最近,被誉为“全国十大知名高中之首”的河北衡水中学分校在浙江平湖揭牌,这标志着以高考重点录取率高、军事化管理等为标签的河北名校衡水中学正式进驻浙江。有人认为此举是社会和学生的共同选择,也有人称“引进衡水模式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4月7日《北京晚报》)

据悉,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是由河北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嘉兴港区管委会、广州高新集团共同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位于平湖市乍浦镇,由乍浦高级中学校舍改建而成。

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教学楼里的一排排励志标语

衡水一中“红墙加各种燃爆斗志的标语”完美复制到了浙江的分校

今年,衡中平湖学校计划招收90名高一新生,其中60名面向平湖,30名面向全国;另外招收初一新生名。但前来咨询的北京、河南、福建等7个省份的家长就已超过人。为争夺优质生源,该校推出重奖政策: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性、省级学科竞赛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每次分别给予元至3万元不等的奖励;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50万元。

对于接下来的教学,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法人代表肖家兴说,衡水中学本部将派遣各学科骨干老师来平湖任教和引领,管理模式也将从衡中引进:“全中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都是苦的。今天生活在这个社会,谁两眼一睁,不都是在竞争?夏令时早上6点钟,孩子就起床,我们要让孩子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衡水中学落户浙江,省教育厅一处长:我们不需要这种学校

4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就在接受当地媒体新蓝网采访时直言:“它(衡水中学)是个应试教育的典型,它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跟我们浙江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合,他们认为是先进,我们认为是落后的,我们浙江不需要。”

对此,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4月9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高中教育需要竞争,但应是良性竞争。

对于衡水中学以往取得的成绩,熊丙奇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熊丙奇认为,如果衡水中学就在衡水当地招生,如果每年能培养上百名学生考进北大清华,这是了不起的办学成就。可如果把全省的初中尖子生,都汇聚到一所学校,这不但会打击其他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也不利于当地义务教育推进均衡发展。

对于衡水中学进入浙江办分校,不少浙江当地中学领导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比如,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就对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表示,浙江教育比较理智,注重教育的内在规律,不是一味追求分数的;浙江的家长也是开明的,希望孩子是多方面发展的。

方红峰处长认为衡水中学模式落后的一个理由就是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高中部年招生简章显示,首批录取新生到校报到时间为4月15日,比浙江中考时间提前了整整两个月。

在方红峰看来,无论校方对“报到”这个词玩什么样的文字游戏,都显然与浙江省教育厅年制定的《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改革普通高中招生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相违背。

目前,浙江省教育厅已责令平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涉嫌违规招生进行调查,核实后立即整改。

对于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的上述做法,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引进的衡水模式“分号”,都实行民办办学,因此学校会有更大的自主招生权,这无可厚非,但有两点必须明确。

“首先,不能在规定招生时间之前提前招生,要纳入当地的统一中考招生,如果地方政府为‘扶持’其发展,给予其提前招生权,就是造成学校间不良竞争;其次,学校办学必须遵守基本办学规范,其他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不能公然宣扬应试,不能举办‘清北班’,不能给考进北大清华重奖,那新引进的学校也不得有这类做法。”熊丙奇说。

熊丙奇进一步指出,北大清华在一省的招生名额是基本固定的,招生名额被一所高中占据,这只能说明当地高中办学极为不均衡。

对于衡水中学模式,熊丙奇表示,离开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这种模式就不可能枝繁叶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办学者的选择,而在于地方政府正视自身发展教育的责任。

衡水中学副校长回应模式落后指责:说就说吧,我们走自己的路

4月9日,河北衡水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建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对近期一系列围绕衡水中学的争议问题给出一一回答。

河北衡水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建勇

关于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为何提前招生:

“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就是衡水第一中学和嘉兴当地企业联合办的一个学校,他们的违规招生跟衡水中学本部没有关系,本部也没有让他们提前招生。对于提前招生这个事衡水中学方面也是不赞成的,现在招什么生啊,还不到招生的时候呢。”王建勇说。

关于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所说的浙江“不需要衡水中学模式”:

王建勇:“不欢迎就不欢迎吧,反正现在分校的存在是事实。这个事我们没有发声,他说就说去吧,我们走自己的路。”

除了上述关于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的争议,王建勇也回答了社会舆论中对衡水中学的一些看法。

王建勇:“有人说我们衡水中学只有分数没有人,这完全是瞎说。衡水中学的毕业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多了,考上香港高校的那都是用英语面试的,没有两把刷子能考上吗?”

对于衡水中学在国内广建分校一事,王建勇表示,其他地方需不需要、欢不欢迎衡水中学模式不是由地方政府官员说了算的,是由当地家长的需求说了算的。

“如果今年这个分校招生招的好,就说明当地老百姓认可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如果招不好再调整。谁也不能把未来的走向和效果提前说出来,那也不符合现实。”王建勇说。

浙江嘉兴港区为何引进衡水中学?

为何引进衡水中学?——好学生逃光了

嘉兴港区社发局局长张卫根说:

“作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很多企业落户在这里,企业老板来这边创业,孩子就要读书。对开发区的配套建设来说,优质教育资源是很重要的一块。我们这边小学还可以,但小学毕业后要升中学了,每年有超过20%的好学生都跑到外地去了。”

对开发区来说,这是一件特别伤心的事。“我们就下决心,一定要在开发区内搞一所高品质的中学。至少要做到一点,学生不再外流,否则就是恶性循环,好学生越来越少。”于是,从年开始,开发区就到外面谈合作,考察了不少合作办学,最后决定引进一所有名的中学。

引进一所好学校,关键是引进这所学校的管理、师资,而不是挂个名。经过一番运作,衡水中学成为嘉兴港区的合作方。平湖衡中成立后,成为平湖的第一所民办高中,老百姓终于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中学教育了。

媒体更加中立地看待衡水模式

4月6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发表该报评论员文章表示,与其说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不同教育理念的冲突,不如说是分处不同阶层或身处不同发展阶段的群体的利益诉求冲突。

《南方周末》上述文章认为,中国还有不少的贫困家庭子弟,他们还需要通过“衡水”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这是衡水中学存在的基本理由。

军事化全封闭的管理特色、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适者生存的淘汰机制,作为一所普通高中,衡水中学的运转模式是优是劣的确值得商榷,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却并非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所以也不能总将脏水泼在学校头上。

  首先,当教育产业面临旺盛的市场需求时,“心动不如行动”,试图参与其中并“分得一杯羹”或者谋取更大份额的“蛋糕”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虽然不知道“高考巨无霸”所培养的“考试机器”究竟可以走多远,虽然这种“成批成批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高考状元的学校”有违学生天性,但“信衡中,得永生”的理念和现状还是让无数家长趋之若鹜。当多名家长为了帮自己的孩子争得一个入学名额而挤破了头,或许会遭遇不解和不屑,但一定鲜有人嘲笑鄙视,毕竟,“衡水中学”四个字背后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如此吸引眼球,没有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一份希望和保障吧?

  其次,当人们对一所学校进行评价时,最被认可的指标还是升学率,是那些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好几位的一串串数字。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结果必然要分出个高低上下来;对高考成绩刻意回避三缄其口,或许只是欲盖弥彰。当衡水中学在各种“琅琊榜”上名列前茅甚至排到了全国第二仅次于人大附中时,其依据是什么?当几十万人涌向衡水中学参观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几次视察并点头肯定、各级媒体争相报道时,其依据又是什么?换个角度想想:倘若学校每年录取清华北大的人数寥寥无几,倘若那些高考统计数据寒酸到拿不出手,衡水中学还会受到如此膜拜吗?为什么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N个衡水中学?

  再次,当衡水中学不断发展壮大,有足够的能力与云南、安徽、浙江合作办学时,如果真是“素质教育的倒退”,当地相关部门是如何审批、如何规划的?如此关系国计民生、关乎民族未来的大事,想必是绝不可能当作儿戏“拍脑袋”决策的。利弊之间,自有取舍。即使相关部门“睁只眼闭只眼”舍弊取利,这也不是一所学校能够左右的,顶多是双方各取所需而已:一边是政绩的提升,一边是教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而其他地区的一些名校在“扩张地盘”时,又何尝不是同样如此呢?

  学校到底怎样,学生最有发言权。一名衡水中学的往届毕业生在谈及母校时说,“来了不后悔,走了不想再来。”这句话比较客观公正地对学校的功过是非作了概括:“来了不后悔”是一种历练与成长,也是一种不可多得人生财富;“走了不想再来”是一种无奈与悲壮,也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辛酸过往。如何让学校变成一所“走了还想再回来”的“快乐大本营”,需要从教育的本真和规律出发进行改革;不过,教育改革应当全方位、立体化,而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衡水中学身上。

执行主编:甲壳虫|责任编辑:小小书童

投稿邮箱:

qq.







































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癫风能治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mt/70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