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永嘉·家

极致生活方式的发现者

这两天,朋友圈关于快递投寄的各种消息层出不穷,传得沸沸扬扬。有的说,从7月1日起,浙江区域内的快递停收,如果要寄,只能寄顺丰快递。还有种说法是,杭州同城快递也不能寄了,传闻是不是真的?

传闻是不是真的?昨天,小编向杭州市邮政管理局和一些快递公司进行了求证。

市邮政管理局:杭州地区快递照常运行

对于以上各种传言,杭州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员说,“这些问题都不存在,浙江区域内的快递公司仍然和以往一样,正常运行。但确实在G20峰会期间,对邮件、快件的收寄、投递会更加严格,包括用户寄快件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接受开包检查等。”

昨天,记者登录了杭州市邮政管理局的网站查询,上面有不少关于G20峰会期间,要求快递行业落实的一些举措,比如三个%制度,要求%做到实名收寄、开包验视,以及邮件、快件必须%过机安检。

还有一点是,对一些超市、便利店、物业、菜鸟驿站等开展代收快递件业务网点的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落实收寄验视和实名登记、配备配齐安全设备、报邮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否则不得从事代快递企业收件业务,对弄虚作假不按要求仍然与超市、便利店、物业、菜鸟驿站等开展代收件合作业务的快递企业,将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

“如果峰会期间,对快递行业的投寄有新的要求,我们也会正式通知大家,请大家不要担心。”该负责人表示。不过,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峰会临近,很可能在采取一些交通管制措施,“比如部分货车进出杭城会有所限制,这样一来,快递运输、投递可能会有所延误,建议用户谨慎网购。”

寄快递要进行实名登记,还要开箱检查

这段时间,寄快递到底是什么个情况?记者也向身边的朋友了解了下。

一位朋友选择的是申通快递,寄的是化妆品,重量毫升的水和乳液。她说,“快递小哥先是看我的化妆品盒子、外包装膜有没开封过,翻来翻去看了好几遍。等我填完快递单,他拿着身份证,开始核对身份信息,还要把寄件单位、寄件人姓名、收件地点、寄件人电话、目的地、寄件人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登记在本子上。”除此以外,还比往常多了一步:在包裹打包前和打包后,快递小哥都拍了照片存档。

昨天,记者也从一些快递公司了解到,目前寄快递有两项内容是必须的:一个是对寄件人进行实名登记,或是身份证扫描登记,另一个是拆包验包,开箱验视。

“扫描到的身份证信息,与公安监测系统相联,上传到系统后台,一旦出现问题,也能追踪到寄件人。”浙江申通快递行政管理部的章经理说,实名登记和开箱验视一般针对散户寄件人,如果是网上卖家,快递公司会和他们签订安全协议,身份登记就不需要了,但协议对邮寄物品的安全方面有具体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发货量大,协议客户邮寄的物品不是每次收寄都要现场验视,但同样需要进行X光机检。“对于协议卖家,有时也会抽查,现场检验物品有没有问题。”

除了身份证,其他证件可行吗?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情况下,只要有照片,可以联网查询的证件号码的证件都可以。

“一般来说,只要是国家机关盖发的证件都可以,比如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身份证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身份证件;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其他有效旅行证件、护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等等都行。”顺丰杭州公共事业部何灿林经理表示。

最近另外还有一条交通违法短信在朋友圈里刷屏了!

短信上说,浙AXX……号牌的车辆,年6月21日在余杭望梅路五洲路口,因经过路边女子未减速而使其裙摆飘起造成影响市容的违法被交警执法设备拍摄……请在15日内携带行驶证、驾驶证、身份证到余杭交警大队处理。

这条短信在朋友圈引起轩然大波,有网友说,只听说过斑马线不让行会被拍,闯红灯会被拍,“经过女子身边不减速使其裙摆飘起”,因为这个理由被罚,怎么可能?

昨天记者从余杭交警部门了解到,年6月21日,这条短信中图片显示的车辆在余杭辖区内并没有非现场违法记录,也不存在图片上所谓的“未减速而使其裙摆飘起造成影响”这种违法行为。另外,图片显示的咨询电话并不是余杭交警大队的电话,正确的违法通知短信下面的落款并无“省交管局”字样。所以可以确定,该图片发布的内容为虚假消息。

这条短信来源哪里?

交警部门表示,目前已经展开调查。同时,余杭交警说,这条虚假短信中的内容、落款、电话号码均不属实,传播谣言违法,希望广大网友不传谣、不信谣。同时,警方将依法追究散布谣言者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新闻来源:综合整理自杭州网、都市快报

各位,不要传谣也不要信谣...那些传谣的,也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

偷偷告诉你,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ly/100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