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古榕树成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范宇斌 摄中新网温州8月1日电(记者邵燕飞实习生范宇斌)浙南大罗山南麓,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十年“逆袭”,完成了从“重污染工业村”到“宜居宜业村”的美丽蝶变。潺潺流水,参天榕树,村民坐在湖桥柳色中,轻摇蒲扇……实现“退二进三”的产业转型,陈岙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养老养生产业、农家乐等。图为:两位瑞安市民正在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游玩范宇斌摄眼下,坐拥绿水青山的陈岙村,开发山水资源以景生财,盘活低效用地以地生财,优美的环境成为了该村的“摇钱树”,旅游业的兴盛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当前,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余万元(人民币,下同),净资余万元。但在十年前,陈岙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环境糟糕、村集体收入负债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十几年前,村里因发展电镀、水暖、冶炼等工业,污染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居住环境,还导致了村子里的几株古榕树相继死亡。”陈岙村村民陈圣华说。其所说的情况,让陈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众芳不堪回首。“正是从那时起,村民们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之重要,皆认为绝对不能再这样发展下去了。”图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村居范宇斌摄陈岙人痛定思痛,从“治水”开始“治村”。一座山塘、三条蓄水堰坝和一座自来水厂陆续建成,不仅解决了村民用水困难,还将多余的水资源有偿供应给附近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万多元,赚得了“第一桶金”。此外,陈岙村还搬迁走了多家企业,工业污染源彻底得到整治,并投入余万元对小流域沿岸进行景观提升改造,形成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生态景观。除了治水,陈岙人还向山里“进军”,开展“青山白化”整治行动,共迁移了陈岙周边山体上的坟墓多穴,整理出几十亩山地。“治水”“治山”换来了清新空气、郁郁青山、潺潺绿水。“生态环境治理好了,还要让陈岙人像城里人一样生活。”陈众芳表示,村两委以村集体的钱作引子,集中民间资金投入村庄建设,启动旧村改造。从一纸村庄整体规划,如今跃然成为现实,充满江南民居韵味的新村居与陈岙的青山绿水和谐相融。图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风光范宇斌摄“家住乡村却享受城市般的便捷,而堵车、空气污染等‘城市病’都不存在。”陈岙村村民夏宁云对2万多平方米的地下车库赞不绝口,“个车位,平均每户人家有2个车位,人车分流让村子安静有序。”如今这个处处散发“绿富美”气质的村庄,也吸引了更多人选择在此养老。图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露天游泳场范宇斌摄陈圣尧和老伴退休后,住在平方米的别墅式套房里,每天和朋友一起相约到大罗山晨练,生活十分惬意。他说:“现在的陈岙村是水泥路最长,汽车最洋,山水最甜,榕树底下好乘凉。”乡村旅游带动了村民致富,68岁的村民董碎香在景区经营着一家小吃摊,每个月可以拿到元的工资,她说:“像我这样的老太婆都能赚到钱了,现在的日子真是幸福。”陈岙,从“脏乱臭”化身绿色“聚宝盆”,荣誉接踵而至:全国文明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下一步,该村将努力打造成为浙南闽北乡村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图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一棵因工业污染而枯死的古榕树陈曼曼摄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中国生根发芽,而今,越来越多像陈岙这样的地方以碧山清流为发展底色,带来中国乡村的振兴,续写绿色崛起的更多故事。(完)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fz/135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