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继市委书记杨勇在浙江之声《方雨朋友圈》栏目揭开慈溪的“富裕秘诀”后,浙江之声6月20日《浙广早新闻》、6月19日《浙江新闻联播》双头条报道了慈溪通过探索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共谋致富新路子。跟着小慈一起来看。

宁波慈溪市探索“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打破村庄地域边界,在地缘相近、产业相似、人文相连的村与村之间构建起发展联合体,共谋致富新路子。截至目前,慈溪培育出79个乡村组团片区,已覆盖当地所有行政村。

“杨梅很怕热,把它冷透了才能发货……”

清晨6点半,慈溪市匡堰镇乾炳村的10多位村民正在筛选刚采摘的新鲜杨梅,冷藏3到4小时后,将用真空包装发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村里的“90后”小伙戚军洋说,他们这个团队加工销售匡堰镇倡隆、乾炳、岗墩三个村的农产品,这段时间每天有上千箱杨梅发往全国,“我们呢收进来以后,个头小的一部分冷冻保存、作为杨梅深加工原材料,中间那档呢我们作为电商平台销售,最好的呢我们作为礼品礼盒销售。我们的利润(空间)是比较高的,那我们可以把收购的价格给提高,再引导梅农把杨梅种得好一点,像去年的话能增收1万元每户。”

倡隆、乾炳、岗墩三个村地处同一座山,90%的农户都种杨梅,因为同质化竞争,以前真正打得响的品牌寥寥无几。去年,慈溪开始探索“党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匡堰镇指导这三个村打破村域限制,联手组建南部片区。在片区党委的带领下,三个村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同出资成立文旅公司开展实体经营,戚军洋就是公司农产品事业部的负责人。现在,三个村的杨梅、香干、茶叶,都打上了“匡农优品”的注册商标,远销各地。

除了联手拓宽农特产品的销路,三个村还串点成线,制定了统一的旅游规划。匡堰镇党委委员、南部片区党委书记沈娴说,他们正在打造山脚的青瓷农家乐、山腰的杨梅观光、山顶的民宿康养三个区块,推动村与村之间错位发展,让游客“春品新茶、夏尝杨梅、秋可登高、冬能赏雪”,“我们这三个村呢刚好是在翠屏山脉的山顶、山腰跟山脚,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刚好我们匡堰的三张金名片就在这三个村里面。山顶我们是出产高山茶叶,山腰呢是我们的富硒杨梅,山脚呢是我们的越窑青瓷,这样三张金名片我们一整合的话,把这原来三个自己单打独斗的村,组团发展,可以达到1+1+13这样一个效果。”

有游客说,一口气游完三个村,不论是越窑青瓷的制作体验、沿途的花海,还是山脚“老巷子”农家乐里的杨梅红烧肉,都让人意犹未尽,“杨梅红烧肉啊,确实是感觉比一般的红烧肉,更加的口感清甜,还有杨梅的清香味,肥而不腻,吃了确实是还想再来吃。”

去年,匡堰镇南部片区请来米其林大厨,改造提升当地的餐馆、农家乐,如今大伙儿各具特色。“老巷子”农家乐老板陈钢说,像他们店里就主打6道杨梅菜,现在每天的营业额是年开业时候的两三倍,“最受欢迎和最常做的就是杨梅虾球和杨梅红烧肉。因为慈溪杨梅(季)非常短,所以我们专门采购了一台冷柜冰箱存放杨梅,确保我们一年四季这个杨梅菜系不断。”

目前,匡堰镇南部片区已实现省3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三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去年都增长了20%以上,预计今年可以提高万元,平均增长50%。

而在慈溪全市,这样的乡村组团片区已经有79个,覆盖了当地所有行政村,落地片区发展项目个。今年以来,慈溪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引领高质量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实施意见》,摸索出能人带动、产业集聚、飞地抱团等7种组团模式。慈溪市15个职能部门“一把手”还组成工作协调小组,对各片区在基础设施投入、重点产业发展、本土文化挖掘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慈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华建清说,片区组团,并不是“拉郎配”,而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的“优化式组合”,破解发展中的各类难题,“主要是针对原来村与村之间资源配置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通过我们的党建联盟、产业联动、规划联体、社会联治,来让村与村之间组成一个发展的联合体,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的。”

原标题:《点赞!浙江之声双头条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fz/133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