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写字和书法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是中国学生的入门课、基础课和必修课。”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曾多次建议,在初中和高中开设书法选修课,编写相应的教材,配齐书法教师、开齐开足中小学书法课,同时加快中小学书法教室、环境设施、网络课程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浙江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实施得怎么样? 书法进课堂还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12月13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在听取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副主席沈浩、杭州市教育局调研员边宏的工作汇报后,走访了杭州中小学,实地了解书法进课堂的情况。 苏士澍一行走访杭州娃哈哈小学 与中国美院、杭州孔庙碑林一墙之隔的娃哈哈小学早在十多年前就开设了书法课,教室里挂满了琳琅满目的书法、篆刻作品。刘江、王冬龄、吴山明、鲁大东等中国美院的先生们是娃哈哈小学的常客。学校依托美院和碑林这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书法”活动的实践和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感悟中华书法文化的魅力,点燃孩子们热爱书法的情怀。 苏士澍看到“趣·书”拓展课堂中孩子们的笔记,以及孩子们平时课堂上交流的书法实践活动材料,赞扬学校寻找汉字源流的行动,表示书法教学不仅是要教学生怎么写字,更是要教背后的故事,将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合其中。 苏士澍一行走访杭州第六中学 杭州第六中学是杭州上城区的中学艺术教育基地,副校长王龙介绍,学校对学生的艺术教育非常重视,书法进入课程选择,还不定期为学生们办艺术个展;组织学生进入社区等,为大家写“福”字、对联,增强社会责任感;“墨缘书社”更是持续了18年,培养了许多小书法家。苏士澍说:“校园的书画文化环境创造的非常好,楼道上和教室墙面布置学生自己的作品,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机会和平台,也为其他爱好书画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在书法教室,苏士澍详细询问了学校书法课程开展情况,六中墨缘书社的建设情况,师资配备等。在篆刻教室,苏士澍拿起一块瓷印说:“只要能给同学们提供学习的时间和平台,我们的孩子完全是有能力继承好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的。” 苏士澍表示,中国汉字体现了中华文化,在电脑不断取代书写的当下,写好汉字就是树立文化自信,学校的经验很值得学习。教师是书法进课堂的关键,下一步将着力解决书法教师的岗位及职称问题,并加强督导制度,将书法进课堂落到实处。 依妍阁 长按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