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1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许峰通讯员金柔雅王唯佳戚屿涛冯可钱宇辰 11月1日,9时30分,距离职业规划分享课还有50分钟。 开着电动轮椅穿过4号教学楼的走廊,陈苗苗来到门厅旁的窗角,暮秋的阳光静静地洒在异常弯曲的双腿上,给羸弱的她带来一份温暖。 身体上的不便,让她有了早到的习惯,往常她都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门口等待。 “今天我要给学弟学妹提供点关于比赛的‘干货’,当然要更早一些了!”清秀的她眨着眼,笑眯眯地说完这句话,就恢复专注继续自己的工作,对着白墙念讲稿,在为上课“预演”。 11月1日,陈苗苗给学弟学妹上职业规划分享课。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许峰摄 从“趴在床上”踏上求学路,到如今成为今年我省普通本科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十位获奖者之一,成了全省大学生的榜样,一个瘫痪女孩要如何披荆而行? 也许,正如她在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特别评选大会上所说的那样,“命运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永远逐光而行。” “趴着”一路求学 “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是最努力的!” ——她是一个“趴着”走上求学路的女孩。 年正月初八。 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几乎夺去年仅6岁的陈苗苗的生命。 长达三天的抢救让陈苗苗脱离了生命危险,她却因中枢神经受损,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再也无法站立。 台州路桥桐屿街道凉溪村的泥泞小道上,少了一个爱在雨天撒欢奔跑的小丫头,却多了一道坐在轮椅上的瘦小身影。 左邻右舍眼中的怜悯,父母用“活着就好”来安慰自己,一开始根本没有人敢把“上学”和“瘫痪”结合在一起。 “我想上学。”3年后,陈苗苗在能基本定时解决生理需求时,再次向妈妈提出了自己的渴望。 妈妈的支持、好心人的接力帮助,9岁的苗苗如愿踏入了校园。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羡慕同龄人,想跟他们一样正常地学习。”陈苗苗说,后来是她的班主任王金燕一句“读书能改变命运”,让她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苗苗如饥似渴地向往知识。但困扰,却接踵而至,长时间的久坐,让她的褥疮严重溃烂,几乎见骨。几度住院治疗后,医生强烈建议她:“不能久坐,否则易引起旧伤溃烂。” 民主小学、桐屿中学、蓬街私立中学,从三年级开始,一张一米多长、半米多宽的小床成了陈苗苗特殊的“课桌”和“课凳”;趴着上课,也成了她独有的学习方式。 “小学每天大概7-8小时;初中、高中每天基本上是13-15个小时,我天天都趴在小床上,用手肘撑着自己的上半身抬头看黑板,一开始还蛮吃力的,后来就习惯了。”陈苗苗斜靠在床上,卷起半只袖子,长年累月趴着学习不仅让她的手肘有着异于常人的厚茧,也让她的颈椎反弓、脊椎歪曲。 身体上的损伤和痛楚,对于这个23岁的女孩而言,不值一提。她云淡风轻地说:“现在拍的片子里,我脊椎都是C字形的;无论我怎么坐,我的身体看上去都是歪歪扭扭的,不好看,但我已经不在乎了。” 浙江新闻客户端拍友林雨晗摄 但偶尔的尴尬,却让她有过黯然。下半身无法感知冷暖,虚弱的身体常被寒气侵袭。尽管穿的比常人更保暖,但陈苗苗依然难以摆脱受凉的烦恼。 “你看,她的手也是这样。”母亲章明领捂了捂女儿的手,尽管气温尚佳,但陈苗苗的手温却比常人低了一截。 “肚子一受凉,就会肠痉挛。”说到这,陈苗苗压低声音。持续不断针扎式的刺痛,她完全能够忍耐,但腹泻往往会随着痉挛而至。为了避免在外面的尴尬,她克制自己,每天只喝一点点水或者根本不喝。 身体的病痛,没能阻挡苗苗求学之路。从小学到大学,她用名列前茅的各科成绩,奋斗青春、书写梦想。今年6月,陈苗苗顺利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坐着”全力奔跑 “我在用尽全力奔跑。” ——她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疾驰”的女孩。 在进入大学以来,这个曾经“趴着”上学的女孩,拒绝了学校已经准备好的小床,一改以往的模式,用和同学一样的上课方式学习,哪怕长时间坐着会让她的身体会更疲倦、更难受,苗苗的眼中依旧闪着光:“我想尝试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自由。” 11月1日下午,连上3节的投资学选修课,让陈苗苗略微有些担心,但课程一开始,她又努力挺直身体,跟着老师的节奏,时而沉思、时而奋笔疾书。“不过坐太久,我还是会坐不住。”一到课间,她就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趴在课桌上让紧绷的身体放松。 3年多的相处,班主任廖正华几乎忘了陈苗苗的“不一样”,他认真地回想:“苗苗从不旷课,每节课都认认真真地抬着头看我们。” 课堂上的陈苗苗 年10月中旬,浙江省大学生财务信息化竞赛的参赛准备如火如荼。每天除了上课时间,在剩余的空闲时间里,所有参赛学生都泡在老师的办公室学习、改论文报告,陈苗苗也是其中的一员。 “找文献资料、不停地修改论文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但苗苗一直很耐心,专注力极高,在我提出修改意见后总是非常迅速地写出新版稿子,”谈起去年的比赛,身为指导老师的廖正华印象深刻,“10月11日晚上,因为第二天下午我们就要递交报告,作为队长的苗苗压力特别大,在其他人休息的时候,她还在通宵修改文字、调整格式,早上六点四十五的时候她上传了最终版本。后来,我中午临时喊他们讨论事情,没想到苗苗第一个就过来了。” 谈起这场比赛,苗苗十分怀念。“有时我们阶段性任务结束得早,我开着自己的‘小车’走在深沉夜色中,凉风习习,看着高悬的明月会情不自禁地笑,感觉挺难忘的。” 娴熟地把电动车头连接轮椅,陈苗苗开始了她的风驰电掣。前进、转弯、倒退,轻松流畅,“我觉得,现在的我就是一阵自由自在的风,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确实像她说的那样,往返教学楼、图书馆、甚至是数十公里外的路桥桐屿老家,现在的苗苗都能够独自完成。 这台大二时用奖学金购买的电动轮椅车头,让生性爱自由的陈苗苗摆脱了双腿束缚的困局,有了久违的奔跑。 “滴、滴、滴。”简易书桌上的闹钟响起,这是陈苗苗的阅读时间。从起床到学习,陈苗苗的闹钟,异常忙碌。 “她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也不拖沓。”同学周惠男说,陈苗苗是班里的团支书,每个星期的青年大学习打卡活动,她都会把打卡情况一一记录,及时提醒忘了打卡的同学。 台州学院会计学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