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商传媒记者李洁/文李靖穆鹏南/摄

编辑/姚兰

分享嘉宾:

俞柏鸿倾情分享

俞柏鸿,资深媒体人、新闻时评人、著名书画家。浙江省文化艺术智库专家。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凤凰网名师堂讲师。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科普艺术协会副理事长。曾担任《浙江工人日报》副总编辑17年,获全国报业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先后12次获浙江新闻奖。出版《锋从磨砺出》、《柏鸿写新闻》、《柏鸿有画说》、《柏鸿新闻漫画选》、《柏鸿山水画选》等著作10本。

分享会现场

今天要谈的,是“思想在路上”的故事。

两个小时的分享,跟着俞柏鸿环球旅行,感受思想的自由。

12月11日,在位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杭商传媒创作基地,由中国企业家日报社主办,杭商传媒、华语之声联合承办,杭州湾智库、中国企业家日报《华东周刊》协办的第十二期《杭商半月谈》如期举行。

李蓉博士主持

当晚,著名媒体人俞柏鸿分享了多年来,他行走在路上,思考在路上的所得所悟。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新闻系主任李蓉博士为这场精彩的分享做主持。

穿越西伯利亚、穿越美国66号国家公路、自驾澳洲塔斯马尼亚岛、自驾英国全岛、7次自驾进藏……对于俞柏鸿来说,每一次出发都是发现之旅,探索之旅,每一次“穿越”都是思想的旅程,都收获到心灵的自由。

以下是俞柏鸿的分享:

Story1:7次自驾进藏

关键词:逐自由

我8次进藏,7次自驾。我走过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南线、北线、西线,全部走完了,还想继续去。

前几天遇到四川大学著名的藏族教授、心理学家格桑·泽仁,我问这是为什么?他说很简单,你到西藏不是来看景的,是来寻求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所以你会不断往这里跑。

在西藏遇到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第一次穿越西藏南线的时候,我们去了一家川菜馆,老板郑师傅也是一位旅行者,他喜欢户外运动,骑车到了西藏,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就定居下来。旅游旺季经营川菜馆,淡季的时候就徒步、骑行、做救援志愿者。对他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我说下次还会再来。

分享会现场

第二次穿越西藏南线是在6年之后。再去找那家的店,已经搬走了,因为房租涨价,他们负担不起。后来是一位藏族奶奶,指引我们找到了郑师傅的店。但是我们没见到郑师傅,只见到了郑师傅的儿子。原来郑师傅在三个月前的救援中不慎滚下山坡,回了四川老家。儿子责无旁贷,要撑起这家店。

我和郑师傅通电话,一开口他就听出了我的声音,他说你是那个浙江人,你又来了,你们浙江人是讲诚信的。这餐饭,他们一定不肯收钱。最后我留下元匆匆走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一家石锅店的老板,这家店很有名,上过央视,我第一次去西藏时就吃过,后来又去,自然成了朋友,我送了一本明信片给她。老板娘说要寄一只石锅给我。当地的物流站在公里之外。2个月后我收到了石锅,很感动。

正是这些充满魅力的人和事,让我对西藏一直上瘾。

Story2:穿越西伯利亚

关键词:一种情结

说到西伯利亚,我们60年代人,有种特殊情结。那时候,我们听俄罗斯的歌,比如西伯利亚之歌、贝加尔湖等等。今年8月去的,因为档期太满,18天的行程,我只挤出8天。

不是说套话,去了那边之后,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我们去了西伯利亚的博物馆,很破旧,但收费非常贵。联想到家乡的西湖、湘湖,全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这里就有强烈的对比。

俄罗斯之行,虽然我没有完成整个穿越,但给我的感觉是,在中国真好。

分享会现场

Story3:全程穿越美国66号国家公路

关键词:精神图腾

落地美国,海关听说我们是中国来的,要穿越66号公路,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说,veryverygood。66号公路在美国被称为母亲之路、希望之路、历史之路,是一种精神图腾。

一路相伴有惊险和惊喜。我们误打误撞闯入禁区,一身狼狈之后艰难脱险;在旧货商店,意外收获了多年前的美国支票,这是美国银行史的见证。还买到了一幅珍贵的画,拿回来鉴定,出自美国最著名的印第安画家之手。

分享会现场

在66号公路沿途,我们还遇到了一支哈雷车队,成员都是70岁以上的长者。他们中有飞机设计师、有律师、有法官、有警察,也有普通的工人,志同道合,走到一起。他们只走了66号公路的一段,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让我找到共鸣。实现自己人生的精彩,任何时候都不晚。

Story4:澳洲塔斯马尼亚岛自驾

关键词:反思

塔斯马尼亚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它距离南极很近。在澳洲,它被认为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我们从墨尔本出发,坐船9个小时才能达到。

我们到了塔斯马尼亚的最高峰,原始森林就在那里。这里原来是英殖民地,所以吃的都是英国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到了第三天,对中国的食物有一种特别向往。

分享会现场

下了山,到了油画小镇,美轮美奂。里面有一家中国餐馆。老板恰恰是中国人。这么偏僻的地方也有中国人扎根,这让我们感到惊喜。之后得知,用餐需要预定,当天并没有多余的备餐。

接下来的事,说起来惭愧。老板认出了我,很热情地接待了来自中国的朋友,她为我们优先安排了用餐,这自然不符合规则。但在场的老外并没有投诉。我们的食材,是从其他客人那边“借”来的。

虽然吃到了家乡的味道,但在这件事上,我常常反思,国人的规则意识,真的需要加强。

Story5:英国全岛自驾

关键词:死里逃生

英国之旅同样让人深思。我们环了英国全岛,快到约客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的车,以码的速度行驶,在转弯处,撞上了迎面的大卡车。那个瞬间,我听到了这一生最可怕的巨响。

相撞之后,我们的车弹到路边,撞向电线杆,如果没有电线杆的遮挡,后果不敢想象。还好所有人都绑了安全带,否则,就要去天堂了。受伤严重的同伴不停流血,我受到的伤害最小。车子报废了。

分享会现场

之后的事情让人感动。所有在场的车辆都靠边停好,很多热心的英国人下车帮忙。一位漂亮的英国姑娘第一个报了警。警方在现场维持秩序,等待专业救护人员的到来。之后医院,所有人平安脱险。

幸运的是,出发前我们买全了保险,并不用为意外支付费用。这让我再之后的旅行中,更加意识到安全的重要。同时,英国完善的救援体系也让我感到中国的差距。

回国后,那位帮忙报警的英国姑娘,我们联系上了,送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表达深深的感谢。这是救命之恩。

李蓉与俞柏鸿对话

李蓉:我注意到俞老师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xw/102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