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咱大长兴上了“浙江新闻”新闻客户端
长兴美,美在太湖水。可曾几何时,人们提到太湖,想到的便是“蓝藻爆发”。 长兴人痛定思痛,“不再坐在垃圾堆上数钱”。建立“河长制”、整治污染企业、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鱼米之乡”再现水鸭游弋、芦苇飞白,浩淼太湖,湿地处处,美景无限。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西余天目,东枕太湖,半城山水半城湖的长兴依湖而建,因湖而兴。 从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到春秋时期范蠡来此隐居,这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多和太湖有关。 过尽千帆,湖水悠悠。在这座以文化自诩的江南小城,历代文人骚客因这一湖秀水,曾留下过许多诗篇吟咏赞叹。 太湖,是大自然给长兴得天独厚的馈赠,湖水滋养出富饶的长兴平原。长兴人历来将长兴唤作“太湖望县”,从中可以看出,长兴与太湖的紧密不可分割。 在长兴,以“太湖”开头的地名也有很多,太湖图影湿地就是其中之一。 一条太湖大堤,一面是波光粼粼的太湖,一面是宁谧安详的图影湿地。水面白鹭掠过,芦苇在夕阳余晖中摇弋,一方湿地,将太湖畔青山隐隐映在波光里,濡染出水墨画风的江南秀丽。 但你可知道,如果不是3年前对湿地开启大整治,你决然看不见今天封面上的灼灼红莲,也不会有心境去欣赏如黛远山倒映在清清水面。 而这一切,对郑生江来说,更不仅仅是风景这般简单。 每年到了这个时节,若没有湿地治理,郑生江一定是摇着船橹,驾船去漾荡中央收获太湖菱去了。可如今,郑生江有一个新身份——太湖图影湿地文化园游船驾驶员。 “你看那边,灰色的水鸟是灰鹭,最近几年,这里水鸟越来越多了。”一边握着船舵,一边指着远方的水面,郑生江用吴侬细语轻声述说着他的喜悦。 就是眼前这绝美的水域,三年前,还是化肥农药肆流。 年,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蓝藻事件”给高速发展中的长兴敲响了警钟:粗放式的发展,只会让人自食苦果。 为了保护太湖西岸仅存的原始湿地,像郑生江这样的周边村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水面,搬进了新建的农民新村,并且放弃了从祖辈手中直养到现在的太湖菱,重新寻找立身之本。 郑生江说,他是幸运的,至少他依旧可以每天畅行在家乡的水面,闻着太湖的气息,说到动情处,郑生江的眼里有如水柔情。 图影湿地以北,夹浦镇是我省轻纺重镇。十年前,凭借着太湖畔丰富的水资源和密布的河道,夹浦家家户户启动了喷水织机,奔向富裕。但由于污水处理不善,镇上两千多台喷水织机排出的污水,就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直排入河。作为长兴重要的入湖河流,那时的夹浦港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牛奶港”。 毁了太湖水,不见太湖美,长兴还怎能长兴? 为了不让污水再流入太湖,夹浦镇铺开全镇污水管网改造。年,7个中水回收站建成使用,污水全部现回用。 在“五水共治”全面开展之后,夹浦镇成立了治水“壹基金”,向村民发出倡议——每户家庭每个人每月捐出1元钱,为夹浦治水加油出力。不到半年,筹措了近40万元治水资金。 当年,靠水吃水,却又杀鸡取卵毁水发家的夹浦人意识到,只有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夹浦人才能谈及安居乐业的未来。 再行夹浦港,不闻家家户户机杼声,但闻舟橹击水,欸乃渔歌。小船儿穿行在通透的河面上,荡漾着青山倒影,太湖美,重又回到长兴人的生活中。 今天,长兴流入太湖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市控及市控以上监测断面,I~Ⅲ类水质断面连续三年保持在%,功能区达标率为%,特别是主要河流的悬浮物浓度下降明显,年全年西苕溪和泗安塘的悬浮物平均浓度比年底下降约八成,降至40mg/L左右,基本实现了中期清目标。 长兴人千百年来总是自豪地说,江南清丽地,最美在长兴。而经历过太湖之殇的痛楚,也为了家园认真努力过,长兴人的转型实践证明,即便是天赐的美景福地,没有后人的呵护与珍惜,再好的资源禀赋也将会付之流水。 但愿十年百年之后,长兴人还是可以自豪地说,长兴美,还是美在太湖水。 来源:长兴发布 编辑:徐凌燕 这样的长兴,你心动了吗?去“浙江新闻”APP为咱大长兴加油鼓劲儿吧!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mt/7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