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年第二季度“浙江好人”名单揭晓,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水华豆制品摊经营户王水华上榜诚实守信类“浙江好人”。 在澉浦新市镇农贸市场,记者见到了王水华。他穿着一个红色的围兜,戴着口罩,很熟练地切着豆腐。“我已经卖了27年豆腐了,这是我一辈子的事业。”王水华笑着说道。 年,王水华和妻子一起开了个豆腐制作工坊。为保障豆腐品质,王水华对生产豆腐的每道工序都认真把关。这些年来,每晚11点多,王水华夫妻俩开始制作豆腐,烧锅炉、磨豆浆、煮豆浆、压制豆干、炸油豆腐等多道工序下来,已经过去4个小时。稍微休息下,到了凌晨4点,夫妻俩准时赶到菜场摆摊。多年以来,他们俩一直都是最早来菜场的经营户。每天中午12点,他们收摊回家,小憩一会又开始新一轮的准备工作。“要选用新鲜干净的黄豆,并且全程把控各个工序和设备的卫生环境,才能保障顾客每天吃到新鲜干净的豆制品。”王水华说。 年,王水华关闭了自营的豆腐制作工坊,转为豆制品进货零售。从年到年这27年,海盐澉浦当地人都知道菜场有个“豆腐老板”王水华,提供的豆腐物美价廉,乡里乡亲口耳相传,好评满满。市民胡淮生一直在王水华经营的摊位买豆腐,多年下来,两人像老朋友一样。“买豆腐我就认准王水华,我信任他。”胡淮生说。若有新的顾客光顾,王水华则会不厌其烦地介绍进货价格、进货日期等信息,如实告知,让他们放心选购。 从上世纪90年代到年,王水华的板豆腐从5毛钱涨到1.5元,盒装豆腐从1元涨到现在的1.5元至2元,但他始终坚持让利给顾客,每盒豆制品“只赚几毛钱”。 为保持“不涨价”的信念,王水华延长工作时间,将每天下午的出摊时间从三点一直延续到傍晚六点,坚持薄利多销。“有人说我傻,但我觉得并不是,日子过得去就行。”王水华说。 几十年经营生活中,经常有顾客买了东西却将财物遗落在他摊位上,王水华从不占为己有,并帮忙看管,直至失主前来找回。 这两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豆制品价格上涨较多。遇到节假日,各类豆腐制品进货价格比平时售价会高出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水华仍然坚守初心、薄利稳价,盒装豆腐只赚两毛钱一盒,不跟风其他摊主卖高价。“豆制品是生活必需品,我更不能随意提高价格,在疫情期间给市场添乱。”王水华说。 就这样,王水华在自己两平方米的摊位上坚守着自己的初心,诚实经营,用朴实的方式表达着自己质朴的内心。 据了解,近年来,海盐通过出台《海盐县身边好人评选管理办法》,推选出了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好人,营造了“学习好人、争当好人、好人好报”的浓厚社会氛围。今年,海盐还启动第五届“感动海盐”道德模范评选,有力推进“浙江有礼·盐之有礼”县域文明新实践,进一步兴起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热潮,弘扬社会正能量。截至目前,海盐已累计获评中国好人8人、浙江好人30人、嘉兴好人69人。 全媒体记者:董仕渊 通讯员:丁丽俊、王佳欣 原标题:《只因一件事,海盐这位“豆腐摊主”上榜“浙江好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mt/144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