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丽娜通讯员曹露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糖尿病会夺走患者的视力,他们失明的风险是常人的25倍!近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合浙江大医院眼科中心共同举办视觉保卫战之广济讲堂第三期,眼底病专科的王瑶副主任医师和白内障专科的王玮副主任医师走进杭州和睦社区,给老人们讲述了糖尿病与视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两个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网)和白内障。“据统计,每3例糖尿病中就有1例糖网,而每3例糖网患者就有1例面临失明。”王瑶医生说,当视网膜的小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就变得脆弱,就像有裂缝的水管,容易渗漏、出血,从而引起视网膜的病变,可致视物模糊、黑影遮挡等,甚至失明。王瑶医生说,她有一位才32岁就双眼患严重糖网的患者,眼底密密麻麻增生的血管如蜘蛛网一般,只能看到手动的影子,她费了老大的劲给做了一个“漂亮”的手术,可对患者的视力而言帮助有限,仅从“手动”上升到了视力表上的0.3,原因就是就诊太迟。图注:王瑶医生王瑶医生介绍,90%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严重视力损害可以避免,关键在于早筛早诊早治。她呼吁在确诊糖尿病后就应及时检查眼底,发现糖网遵医嘱复查,并及时进行眼内注射治疗。因为糖网只要早期得到控制,就不需要手术,而且视力稳定甚至会有所提高。“有位病人注射5针之后,视力提高了视力表上整整4行。”“人老了一定会得白内障吗?”王玮医生一开口便引得听讲座老人们的激烈讨论。“我是觉得年纪大了,眼睛越来越糊了,我们楼下的老李,夫妻俩都是白内障,都在浙二做过手术了。”“这个跟经常看手机有没有关系?以后要少看看。”……他们的担心溢于言表。而他们的警觉是明智的,因为答案是肯定的。从40~50岁开始,人眼睛里的晶状体逐渐浑浊,尤其是上了55岁之后,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眼睛慢慢地看不清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过程。但也有一些人会出现近视度数加深,这是白内障的一个特征性表现。此外,单眼视物重影、眼前固定黑影、视物发灰发暗及怕光等症状,也都可能是白内障的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可继发青光眼。所以,出现上述症状,医院就诊。图注:王玮医生王玮医生特别提醒老人们:“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治疗白内障的眼药水,但只对早期预防可能有一些作用,绝不能根治白内障,根治白内障最好的方法目前还是手术。”两位医生连着一小时的讲座,老人们一个个听得十分专注,时不时还举起手机拍下PPT上的知识点,打算与家人朋友分享。“腿要是不能走了可以坐轮椅,手不方便的时候也能想别的办法,可眼睛要是看不见,生活在黑暗或是模糊的世界里,那真的是最最痛苦的。”讲座结束时,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将两位医生团团围住,他们都是浙二眼科的老病人,平日里一号难求的眼科专家竟来到家门口,他们都争先恐后想让专家评估一下自己的眼健康。而在这次听讲座的人群中,还有来自和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也来抓住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人人都是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作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做好健康教育,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多给他们灌输健康知识,医院专家的警醒,意义深远。”和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殷延风说。和睦社区是浙江省未来社区创建单位、杭州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单位,对于类似专家送健康知识到基层的活动,社区党委书记周呈也是举双手点赞:“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让老年人获取便捷的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少生病乃至不生病,是老年友好社区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社区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可以常态化。”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mt/139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