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90个县(市、区)经济实力哪家最强?发展潜力哪家最大?创新力谁领风骚?5月9日,省发改委直属重要智库——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首次发布“年浙江省县(市、区)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30强”。 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规模竞争力、经济结构竞争力、产业升级竞争力等11个方面的24项指标。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滨江区、萧山区、鄞州区、西湖区、余杭区、下城区、北仑区、上城区、江干区和柯桥区。 潜力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指数、供给潜力指数、研发能力指数等8个方面的22项指标。经济发展潜力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滨江区、余杭区、鄞州区、诸暨市、北仑区、萧山区、定海区、海宁市、上虞区和秀洲区。 创新力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环境指数、大众创业指数、模式创新指数等5个方面的14项指标。经济创新力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滨江区、鄞州区、余杭区、慈溪市、萧山区、西湖区、北仑区、诸暨市、海宁市和余姚市。 三张榜单,滨江均独占鳌头,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这与滨江区坚定不移发展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传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以“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发展新动力成效显现。 从上榜数量看,杭州、宁波两市上榜县(市、区)遥遥领先,这与两个副省级城市在创新资源积累、创新投入产出、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具有优势密切相关,体现了创新驱动的引领。 转型升级抓得早的地区,成效已经逐渐显现,这一点也在三个榜单上得到了体现。滨江区、萧山区、鄞州区、余杭区和北仑区等5个地区均入围三个榜单前十。滨江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引领转型升级代表,萧山区、鄞州区是传统工业强县转型升级的代表,余杭区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代表,北仑区是港口经济转型升级的代表。 此外,民营经济活力强、实体经济发达、体制机制灵活的区县,如萧山区、鄞州区、柯桥区、慈溪市、义乌市、诸暨市、海宁市、上虞区等均在三个榜单上均榜上有名。 榜单还体现了改革深化的效应。一些在深化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区县纷纷入围榜单,体现地方政府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努力。如环境治理指数排名前三的象山县、海宁市和鄞州区;创新环境指数排名前三的滨江区、西湖区和江北区等。 专家解读杭甬为何入围最多5月9日,省发改委直属重要智库——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首次发布“年浙江省县(市、区)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30强”。 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规模竞争力、经济结构竞争力、产业升级竞争力等11个方面的24项指标。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滨江区、萧山区、鄞州区、西湖区、余杭区、下城区、北仑区、上城区、江干区和柯桥区。 潜力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指数、供给潜力指数、研发能力指数等8个方面的22项指标。经济发展潜力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滨江区、余杭区、鄞州区、诸暨市、北仑区、萧山区、定海区、海宁市、上虞区和秀洲区。 创新力指标体系包括创新环境指数、大众创业指数、模式创新指数等5个方面的14项指标。经济创新力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滨江区、鄞州区、余杭区、慈溪市、萧山区、西湖区、北仑区、诸暨市、海宁市和余姚市。 这3份榜单显示了浙江县域经济的哪些特点?主持本次调查的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汪燕表示,浙江县域经济历来较强,从三份榜单看,市辖区进入榜单数量最多,县级市第二,县最少,这表明,高端生产要素日益向城市集中,浙江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向的态势比较明显。 从地域来看,杭州、宁波等市较突出,浙南各市比较少。竞争力30强,杭州有9席,宁波有8席,发展潜力30强,杭州占8席,宁波占5席,创新力30强,杭州占9席,宁波占5席。这与杭州、宁波这两个市转型升级抓得早,近年来把都市经济尤其是信息经济列入一号工程有关。滨江以高新技术引领全区发展,北仑港口经济一枝独秀,鄞州、萧山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也较早。因此在榜单上都有不俗表现。 浙南等市在经济发展上有一定先发优势,但近年来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投入做得不够,因此进入榜单的县市区不多。 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