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1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张冰通讯员宋琳琦 庭审现场 “我们现场达成协议,老板再赔偿55万元。现场直播,让我们打工者更能感受到公正和公平,不必担心仲裁员会偏袒谁。”7月6日上午11时许,阿林(化名)走出诸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对庭审结果和直播这种庭审形式都非常满意。 劳动仲裁庭审网络直播,是诸暨在全省率先探索的劳动仲裁新模式。从代理人陈述到仲裁员庭询、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等环节,全部以视频直播形式呈现到网上。今天的庭审时间只有短短20多分钟,却引来超过3万人在网上“围观”。 去年,阿林在诸暨某公司工作时被压伤左手,经鉴定被评为五级伤残,但双方多次协商未能就赔偿达成一致,阿林因此申请进行劳动仲裁。庭审后,双方达成协议,由单位支付阿林工伤待遇64.5万元,扣除前期已付的9.5万元,再付55万元,双方劳动关系确认解除。 对于仲裁结果,本案另一方、阿林所在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边才华也没有异议。他觉得,庭审直播更有利于当事双方理清各自责任,进而达成协商共识。 “今年5月我们首次尝试次庭审直播。事后回看视频,我们优化了流程,结合省里最新提出的‘要素式办案’,把更多时间花在前期沟通和准备中。今天庭审时间比往常类似案件至少减少了20%,给当事人双方节省了时间。”作为仲裁员,方燕飞坦言直播带来不小压力,她和同事提前两周就对直播案件进行备课、了解案件详情。 直播要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件,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作用。方燕飞介绍,仲裁院去年涉及工伤的案件有多件,占案件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所以这次选择这件工伤赔付案进行仲裁直播。 在手机上看了庭审全程,浙江嵘润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高永感慨颇多。他认为,每一件直播的案子,对其他企业都会起到警示和促进作用,在关爱员工、主动化解矛盾等方面得到新的启示。 “从短期来看,直播会给企业和劳动仲裁部门带来很大压力,但是从长远看,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更加懂法、守法以后,基层劳动纠纷肯定越来越少。”诸暨市人力社保局局长杨永水认为,劳动仲裁庭审网络直播,是“枫桥经验”在劳动纠纷领域的深化和生动实践,有助于从源头减少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通过以案释法,能进一步规范企业合法用工,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推动形成更和谐的劳动关系;从仲裁工作角度,还有助于提高仲裁的权威性和透明度,倒逼劳动仲裁员提高业务水平。 据了解,今年诸暨市人力社保部门在推进庭审直播常态化的同时,还将在枫桥、店口两个乡镇建设智能庭审系统,通过远程调解、庭审等,实现劳动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更高效、规范、便捷地将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ly/128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