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衢州江山的戴笠故居)

编者按:

民国军史研究者、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胡博近期做客澎湃问吧,回答关于国军抗日的问题,人气火爆。

读者的问题千奇百怪,曾写过《国民革命军师史总揽》、《国民革命军将官总揽》的胡博一一耐心解答。

以下是部分精彩内容。

诗人穆旦的远征军经历:曾断粮八日

暖兔:年2月,著名诗人穆旦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随后成为杜聿明手下的翻译和秘书,请问一下,如今国军档案中能否找到关于穆旦在军中情况的信息记录?

胡博:您好,关于穆旦,我掌握的并不多,现根据手头信息试着回复如下:

穆旦于年2月报名参加远征军,担任的职务是第5军司令部少校翻译,主要任务是协助军参谋长罗友伦(原名罗又伦)从事翻译工作。第一次远征失败后,穆旦随部撤退回国,期间经历过野人山的艰苦岁月,他在回国后还专门就这段经历写有《森林之歌——祭野人山死难的兵士》(后改名为《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曾任西南联大讲师的王佐良曾经写有《一个中国诗人》一文,其中有关于穆旦在野人山的经历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他从事自杀性的殿后战。日本人穷追,他的马倒了地,传令兵死了。不知多少天,他给死去战友的直瞪的眼睛追赶着。在热带的豪雨里,他的腿肿了,疲倦得从来没有想到人能够这样疲倦……河康河谷的森林的阴暗和死寂一天比一天沉重了,更不能支持了,带着一种致命性的痢疾,让蚂蝗和大得可怕的蚊子咬着,而在这一切之上,是叫人发疯的饥饿,他曾经一次断粮达八日之久。但是这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在五个月的失踪之后,结果是拖着他的身体到达印度……

从年开始,穆旦继续在第5军服务,他先后担任过第5军汽车兵团英文教官、军委会驻滇干训团第1大队中校秘书。至同年7月离部。11月进入位于重庆的国际宣传处新闻学院学习。此后直到年4月,才又再次进入军队,在罗友伦的青年军第师担任英文秘书,直至年9月。但这已经和抗战无关了。

(穆旦参军前在昆明留影)

国军第师师长许国璋是自杀的吗?

一所悬命:请问一下,国军第师师长许国璋烈士最后到底是不是自杀?有人说他其实并非自杀?

胡博:您好,许国璋将军的死因,确有自杀和阵前中弹身亡两种说法。我在去年参与编写《碧血千秋——抗战阵亡将军录》一书时,曾就此问题进行过考证。经过相关史料的搜集、判断和筛选,最终取用了曾任第67军参谋处作战科长邱正民亲历回忆的说法。现摘录相关内容如下:

(11月20日)许将军手持步枪对敌还击。他的身体本已瘦弱多病,更以作战兼旬,既劳顿疲乏,又身负重伤,已在战场上休克多次……休克后,被部下误认为已阵亡……将其“遗体”运送至南岸……不料次晨4点钟左右,将军苏醒过来,神志稍感清醒,发出微弱的声音,问及当时战况。当他了解到陬市已经被敌占领,便急促地呼喊:“我是军人,应该战死在沙场,你们准备把我运送对岸,这是害了我呀!”语毕,又昏厥过去。过了片刻许将军才苏醒过来,他用手触摸到身旁睡着的一卫士所佩带之手枪,乃毅然拔枪自戕……

张自忠因流言而死?

阿钟:流言可杀人。张自忠将军是否因此选择在南瓜店赴难?请问《国民革命军师史总揽》《国民革命军将官总揽》哪里能买到?

胡博:您好,张自忠在南瓜店与日军力战身亡是没有疑问的。要说流言是致他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无法下定论。至于《师史总揽》和《将官总揽》两书(其实还有一本《军史总揽》),因无出版社愿意出版,您目前还无法购买得到。

汤恩伯毁誉参半?

:您好,汤恩伯在河南大饥荒时被骂作“水旱蝗汤”,这是某些人的恶劣攻击,还是汤恩伯确实作恶多端?

胡博:您好,汤恩伯长期以来一直是位毁誉参半的人物,他既有抗战初期南口、台儿庄的辉煌,也有豫中的惨败。对于怎么去评价这个人,难度很大。如果您对此真有兴趣,推荐看一本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汤恩伯年谱》。

雪糕年糕:如何评价台儿庄战役中汤恩伯军团的作用?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指责汤迟迟没有南下,汤是见死不救还是策略性的暂时避战?

胡博:您好,关于汤恩伯军团在台儿庄战役中所起的作用,10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专文《偏师往事——第20军团台儿庄战记》(刊载于《国际展望》)。

简单来说,没有孙连仲所部死守台儿庄,以及汤恩伯军团的增援,就没有台儿庄的捷报,两者是息息相关互不可缺的。李宗仁之指责汤恩伯,主要原因是没有执行李宗仁要求汤军团立即解台儿庄之围的命令。从这个层面来说,汤违背上级的军令是事实。

但以实际战场形势而论,作为前线直接指挥者的汤恩伯认为,如果立即执行命令,自己的部队将会遭到日军两个支队的前后夹击,如果汤军团因此溃败或被日军歼灭,那不仅台儿庄之围无解,大捷就更不可能实现。从这个层面来看,汤恩伯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第五战区将领合影,左六为汤恩伯)

国军的敌后游击队战斗力如何?

白斯文:胡博大大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敌后战场国民党部分抗日力量和主要事迹,包括军师编制的野战部队,也包括国民党的游击队和地下党。

胡博:您好,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国军的敌后战场大致可划分为五块,其一为鲁苏沦陷区;其二为冀察沦陷区;其三为晋绥沦陷区;其四为中原沦陷区;其五为华南沦陷区。

国民政府组织的游击部队数量颇为客观,直接经过军政部备案的正规游击部队即有:第1战区27个游击纵队(后改称挺进纵队,下同);第2战区9个游击纵队;第3战区5个游击纵队;第4战区5个游击纵队;第5战区22个游击纵队;第6战区3个游击纵队;第7战区10个游击纵队;第8战区5个游击师、3个游击纵队;第9战区7个游击纵队;滇缅战区3个游击纵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边区游击部队等等。

然而国民政府并不重视游击战,也不注重沦陷区根据地的建设。导致核心游击区被日军或伪军逐一击破,鲁苏战区和冀察战区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撤消的。所以国军的敌后游击效果十分有限。

“第x军”和“第x路军”的差距在哪儿?

德迷陆仁翊:胡老师,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前,有的以“第x军”作为番号,有的以“第x路军”作为番号。有无“路”字的区别在哪?

胡博:您好,“路军”的级别高于“军”,“路军”的主官称为“总指挥”,军的主官称为“军长”,一般一个“路军”,由若干个军组成(“路军”可以只辖一个军,也有辖四、五个军,视不同情况不同编组而定)。

少将是谁都能当的么?

pengpai1:想请您谈谈国军军衔与职务的关系,有时旅长军衔就能是少将,是否偏高?

胡博:您好,按照当时军队的编制条例,一个步兵旅的旅长,就是“少将旅长”,其余如上校团长、中将师长、中将军长等领章,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部队编制规定而佩戴的。

有的时候,一个职务考虑到担任者的资历问题酌情放宽“军衔”标准。比如在30年代的步兵师师长的编制上,是准许担任者根据自己的实际资历来佩戴中将或少将领章的。

通常情况下,一般步兵旅的编制,都是少将级,独立旅则会有中将级的例子出现。

国军将士的工资多少?

Xiaodiandi:抗战时期的将士军官有工资么?

胡博:您好,当然有。国军上至将军下到士兵按照等级划分都有薪水可领。

虽然受“国难薪”的限制,但还是有收入的:)按照级别,上将的国难薪(下同)是元法币,中将元,少将元,上校元,中校元,少校80元,上尉50元,中尉40元,少尉30元,准尉24元,上士15元,中士12元,下士11元,上等兵8.5元,一等兵7.5元,二等兵7元。

除此之外,军官还有职务津贴。

有哪些无名将领令人钦佩?

巴戈:您最欣赏的国军将领?

胡博:就我个人来说,还是比较喜欢一些“无名之将”。当然并不是他们不出名,而是在更多知名将领的光环下,无法为众人所知。

比如林伟俦,南京保卫战后期率领所部突围,几经艰难不离不弃,最终成功将部队全建制地带出日军包围圈。再如刘嘉树,在霍口村指挥一个旅独立阻击日军一昼夜,为战区主力集结部队争取到宝贵时间。又如吴鹏举,率部在台儿庄外围侧击日军濑谷支队,是促成大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这些人的这些事迹,并不为人所知。诸如此类的实在是太多了。

“无川不成军”名副其实吗?

子建:近年来,关于川军的事迹越来越多地从大众媒体上传播开来,貌似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想请您谈谈对川军在抗战中贡献的看法,并顺便说说您有没有最喜欢的川军将领?

胡博:您好,抗战全面爆发后,华北、华东、华南大部领土的沦陷,使西南一隅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在此情况下,没有战事且相对稳定的四川,自然就成为提供前线作战的兵源基地和补给基地。大量川人参军投身抗战,并为抗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事实上,无论是川军还是中央军,乃至其他地方军,都有大量川人服务,用“无川不成军”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我喜欢的川军将领有不少,杰出者如汪匣锋、张宣武、杨汉域等,都在抗日战场上有过优秀表现。

浙江江山为什么出特务?

WHATINI:请教您,浙江江山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特务?

胡博:您好,这可能与军统的负责人戴笠是江山人有关。其实戴笠用人并不拘泥于只重用江山人,毕竟情报战线上的事情,并不是是个同乡就能胜任的。

事实上截止到年,受到戴笠重用且在情报战线上混出名堂的将军级江山人,也只有周文新、毛人凤、戴云林(戴的弟弟)、王蒲臣、毛万里数人而已。

(戴笠)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栏目,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xx/111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