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改掉这些危害健康的不良恶习吧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zhongyizixun/m/28037.html

3月2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中小企业发展有关情况。

这个发布会相当值得一聊。

自从抗击新冠疫情以来,很多“浙江制造”的新技术、新产品,就涉及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它们不但在省内广泛应用,还被迅速推广到全国。这是其一。

其二,则是这个新闻发布会还透露了很多相关未来的信息,也和浙江这类技术未来的发展很有关。

为这些“浙江制造”点赞!

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说了这么一段话,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次疫情中,涌现出很多有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品,其中有不少是“浙江制造”。

产品太多,已阅君这里只能聊举两样。

第一样,听起来挺高大上:人体热成像测温设备。

它常出现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带着支架,有个镜头。人走进去后,在镜头前一站,体温就测出了。

不接触,滞留时间短,避免交叉感染。

疫情刚开始时,大家还在用额温计、耳钉枪,才两个月,就已经“鸟枪换炮”,人体热成像测温设备遍地开花。

这么多人体热成像测温设备怎么来的?上浙江省经信厅网站,就会发现来由:疫情开始后,“省经信厅向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等企业派出了驻企服务员,帮助企业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协调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加快恢复生产。”

现在不要说去地铁站、高铁站、机场,就连一些图书馆、餐厅、食堂,也能看到它的身影……才这么短时间,就遍地开花到这种程度,必须点赞!

还有一个,也值得一聊:健康码。

它就不用介绍了,近段时间大家都在用。

2月12日,杭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调整“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十项措施的通告》,说要使用杭州健康码。几天之内,推广到全浙江省。

2月14日,四川健康码上线。

现在,它早就走进每个人的手机里,时不时可以看到:为推动复工复产,不同省份、不同地区政府之间达成共识,彼此互认对方的健康码。

就算到今天,也才40多天。要是在以往,哪怕两个月前,谁能想象,谁敢想象?

这类“浙江制造”很多,像交通大数据分析平台、确诊和疑似病人全息档案、阿里健康的“在线义诊”服务等,几乎上线当天,就走出了浙江……

它们显示了浙江的实力,必须点赞!

未来已经走来,你看到了吗?

有句老话:危机危机,危中也有机。

浙江人对这句话的体会,相当深。因为一场危机过去,在很多方面,世界不会再和以前一样,而是会发生一些变化。

看到这些变化的人,也就是看到未来机会的人。

这次疫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未来技术的“助产士”。有些技术虽未露出全貌,却“小荷已露尖尖角”。已阅君这里举几样:

一样就是钉钉。

这次疫情前,钉钉最广为人知的功能,只要还集中在上班“打卡”。

才短短两个月,人们对钉钉的熟悉程度,应该增加很多。

毕竟在过去一两个月,很多人不但是在家办公靠它,远程打卡、高清视频会议、表单审批也靠它。

比在线办公还广为人知的,还有一样:上网课。

用钉钉上过网课的中国孩子,数量很多,甚至还引起了软件打分的相关插曲。

现在,随着世界上不少地方的学校停课,“停课不停学”的概念也渐渐扩散到全球,已经有不少国家,比如说日本的中小学生,也上起了钉钉网课。

其它“浙江制造”的相关技术,可能相对专业,但也相当重要,未来很有前景。

比如说这个:“RDMS远程诊断维护系统”,它是专门针对石化、化工、钢铁等连续生产的流程工业企业的,大家都知道,这种要连续生产的企业,一旦因为设备故障,生产停了下来,损失会非常大。这个系统就是用于保障远程诊断维护,帮助生产设备的产能快速恢复的。

不用再到现场东敲西打,一出故障,马上远程就能诊断,实时指导抢修……这对未来,意义相当大!

还有这些“浙江制造”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针对工程建筑企业,有种产品叫“云端项目管理产品mi8”;还有一种,叫“CCBIM协同工具”,能方便企业进行团队管理、任务安排、项目管理……

这些被疫情“催生”的技术,在疫情过后,不但可能被继续使用,还可能进一步拓展。

未来已经悄悄拉开了它面纱的一角。它已经向我们走来。

请记住这四个字

危机,往往也是展现一次自己真实力量的机会。

可以说,在这次疫情中,浙江已经充分展现了它的实力,而且绝对是让人惊艳的那种。

但还是有这么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头脑冷静。

向前回溯,看看浙江这种力量怎么来的,更有意义。

这些年来,浙江一直持之以恒地张开双臂,欢迎来自全国、全世界的人才。

光这一件事,就能充分说明:今年2月,杭州市推出八大举措,全球招引人才。

当时还在疫情防控期间。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这么短短一两个月时间之内,浙江能有如此之多的创新,某种程度上是这些年积累的人才“厚积薄发”的结果。

还应该看到,这些年来,浙江在不断为企业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最多跑一次”,不但能提供更优质的环境,还撬动了各领域改革。

在机构改革时,曾经有位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新挂上的招牌:“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这张照片刚一发布,就迅速获得了大量网友的转发、点赞。

“政务服务网”推广到全国,干部要当好“店小二”这一意识也随之推广到了全国……

现在有的这些,都不是凭空产生,而是靠多年来深谋远虑、努力作为。

年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中,举办了一场人才政策推介会,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浙江的政策时,当时这么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家国情怀和空前力度谋划推进一批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项目。

请记住这四个字:家国情怀。

它就是动力。

因为有昨日之因,才会有今日之果。

所以在今后,更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继续前进。相信浙江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来源:政已阅

精彩回顾

■决战疫情防控,习近平多次提到这个词

■车俊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会议上强调:为省域治理现代化贡献网信力量

■袁家军:全员全方位全链条闭环管控精准高效防范疫情跨境输入

■省委网信办召开室务会议传达学习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会议精神和车俊书记在省委网信办调研时的讲话精神

网信人,这份周报请查收!(3.14--3.20)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fz/93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