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举行

10月26日至27日,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在温州举行,峰会由中国科协、浙江省政府主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峰会致贺信。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青年创新合作,是各国共同愿望。希望与会嘉宾围绕“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主题,交流思想,互学互鉴,筑牢友谊基石,扎紧合作纽带,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我国也是首次举办,将每年举行一次,并永久落户浙江。

2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全面修订

10月12日,浙江省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本次新修订的《办法》在奖项设置上突出浙江特色,包括浙江科技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国际科学合作奖。其中,将原《办法》中的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调整为浙江科技大奖,该奖每年评审一次,每年的授予数量不超过2个,奖金每项为万元。

在报名通道上,将原《办法》中的“推荐制”变为新《办法》中的“提名制”,实行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的制度。

新《办法》还规定了省政府将设立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审核年度工作方案和评审结果,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3

浙江省与中国工程院共建高端智库

2月28日,浙江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浙江研究院,重点围绕生命科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致力于打造工程科技领域高端智库。

研究院将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两大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通过战略性研究咨询,准确提出浙江急需什么、能做什么、该引什么,为在浙江有基础、有能力、有优势、有潜力的细分领域尽早实现重大突破提供指引。

研究院将每年(联合)发布2个以上智库白皮书(报告),实施15项以上重大咨询项目研究,研究成果辐射覆盖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到年,柔性引进院士50名,招引国内外顶级科技创新人才名,支持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以上,建成一支50人以上的中青年研究人员为主体的全职核心智库研究团队。

4

杭甬人才净流入率排全国前二

5月16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优化人才服务政策举措发布会。

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浙江全省新引进大学生51万人和海外留学生3.2万人,同比增长35%和18%。其中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为13.6%、8.5%,居全国第一、第二位。

浙江鼓励省内用人单位到省外设立“人才飞地”,引进的省外人才可申报各类省级人才项目,享受相关支持政策。

浙江省人才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人才创业创新各类事项“一网通办”。

5

浙江迎来首位民营企业院士

11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年新当选院士名单,浙江省共有7人当选。叶志镇、钱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坚、任其龙、李校堃、陈文兴、胡培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为浙江民营企业院士第一人。

此次院士增选,浙江省新当选院士的数量为历年之最,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人选结构优化,省属高校、民营企业实现全面突破。

6

浙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建

11月18日,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杭州余杭开工建设。项目落户在未来科技城,总用地面积89亩,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国家发改委核定的概算投资为21.亿元,建设周期5年,于11月1日取得施工许可证。

作为全省首个“国字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我国超大容量超重力装置的空白,成为世界领先、应用范围最广的超重力多学科综合实验平台,使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项目将为人类全过程观测超重力环境下岩土体、地球深部物质、合金熔体等多相介质的物质运动提供研究平台;为揭示岩土体大时空演变与成灾、地质过程演变与成岩成矿、合金熔体超重力凝固的机制,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地深海资源开发、高性能材料研发等提供基础条件支撑。

7

浙江高规格召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现场会

4月29日,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台州召开。省委书记车俊强调,要以提升服务企业产业的实效为根本,加快打造具有诸多迭代效应的新型创新载体,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前,车俊、袁家军分别考察了黄岩模塑产业和椒江智能马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对黄岩、椒江这两个综合体市场化运营、成果转化无缝对接、检验检测线上“一站式”服务等做法表示赞赏。

8

国内首个5G全覆盖创新园在杭开园

1月20日,5G创新应用高峰论坛暨中国(杭州)5G创新园启动仪式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行,国内首个5G全覆盖创新园在余杭正式开园。今后,这里将依托中国人工智能小镇、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中国移动杭州研发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为全球5G产业链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产业服务,共同打造国内一流5G创新创业生态。

计划到年,打造共享的5G产业服务平台,建成5G测试评估的网络环境,规划优先发展的5G产业领域,推动5G应用创新和产业孵化,实现重点领域的5G产业集聚效应;到年,将园区全面建成全国著名的5G未来演进技术及业务应用的策源地、孵化地和集聚地。

9

阿里第一颗自研AI芯片问世

在9月25日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现场展示了一款自研AI芯片——含光。在业界标准的ResNet-50测试中,含光推理性能达到IPS(每秒处理张照片),比此前业界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4倍;能效比IPS/W,是第二名的3.3倍。在杭州城市大脑的业务测试中,1颗含光的算力相当于10颗GPU。

含光性能的突破得益于软硬件的协同创新:硬件层面采用自研芯片架构,通过推理加速等技术,有效解决芯片性能瓶颈问题;软件层面集成了达摩院先进算法,针对CNN及视觉类算法深度优化计算、存储密度,可实现大网络模型在一颗NPU上完成计算。

10

浙江重大新药创制再获重大突破

7月31日,科技部举办“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上重点推介了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靶向直接抗丙肝病毒的Ⅰ类新药——达诺瑞韦。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介绍,该新药打破了吉利德每天1片美元(一个疗程8.4万美元)的丙肝价格垄断,将治愈丙肝的价格降低至4万元人民币或更低,惠及中国丙肝患者。

据了解,该新药由浙企——歌礼制药研制,是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疗领域中,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小分子化学药物,治愈率高达97%。打破了跨国企业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填补了我国在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研发的空白,有力提升了国产创新药在国家公共卫生重大传染性疾病治疗领域的价值贡献。

信息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曹娥江科创走廊欢迎创客入驻

曹娥江科创走廊建设服务中心

地点:绍兴市上虞经济开发区江西路科创大厦14楼

我们在美丽的曹娥江畔等你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fz/92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