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话图侠》告诉你什么

年8月,我们赴浙江报业集团学习考察,初步了解了他们新媒体工作的运营情况,特别是如何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浙江客户端上的《话图侠》借助信息的传递来表达情感,每幅作品都设定了一个小细节,以此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愉悦感。话图侠客户端浙江原创

在浙报集团学习时,浙江客户端上的《话图侠》栏目清新、大气,让我们眼前一亮,当得知这是数字采编中心人员重点打造的一款原创内容时,我们不禁想为这支年轻团队的辛勤付出点赞。

原创可视化作品增强亲近感

同样是人员紧张,同样是白加黑,同样是5+2,可他们却执意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路。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做可视化读图栏目,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得十次、二十次地修改,需要拼各种各样的创意,耗费无数的脑细胞。但他们坚持下来了,而且坚持得很好。截至目前,《话图侠》的原创可视化作品达到多篇,这些作品既有自制的图表,也有风趣可爱的连环画与漫画,还有时下流行的H5微场景等,使用户阅读起来更加有亲近感。

情境以图形来呈现,事态轨迹以数据来洞悉……在最近的报道中,我又从他们的客户端里看到了《一图读懂财经事盘点十大财经事件》《互联大会习近平的互联观》《金温铁路大事件》《数说十二五诗画浙江笑迎八方客》《一图读懂中国军改》《十二五浙江人越走越宽敞》《十二五浙江人出行更便捷》《十二五浙江人的腰包更鼓了》《一图看懂浙江前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再问浙江的绿色“家底”》《浙江向前冲四边三化扮靓边角旮旯》等鲜活的作品。说实话,我们也做过图解,只是在重大节日、典型报道期间,领导安排了才去做。可他们却能将党报所采的那些大同小异的内容,逐类成能吸引用户眼球的图文,真是令人佩服。这些图解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时政、经济、文化、生活、科技、教育、出行等各个领域。与时下千篇一律的图解有所区别的是,他们融入了“侠”的真情实感,更小众,更贴心,更有情趣。

浙报集团数字采编中心总檀梅介绍说,栏目名里有个“侠”字,其意义在于想借助信息的传递来表达情感,他们为每幅作品都设定了一个小细节,还要体现传统习俗的韵味,以此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愉悦感。

用全新角度聚焦热点事件

毋庸置疑,一样的党报,一样的数据,一样的内容,一样在做新媒体,我们目前在做的还是简单地将文字整合为有看点的内容。说实话,黑压压的文字是无法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的,长此下去,新媒体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热点事件,要以全新的角度去聚焦,去多元化展现,是浙报集团对客户端内容品质的要求。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了解一下他们的创意和思路,比如,《习大大的乌镇情缘》,就是根据《浙江》长篇通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乌镇》创作的。打开可视化的页面,便是一组组由浙江客户端拍摄的精美大图,并以通俗流畅的文字,朴实生动地讲述了习大大6年来5次造访乌镇的故事。“曾经的乌镇,车子跳,乌镇到;今天的乌镇,颜值高,有智慧。”作品中的一组组数据,清晰地医院、居家养老服务等,给群众带来的福利与实惠。也以新媒体的独特魅力,展示了乌镇由“中国旅游第一大镇”向“国际一流风情小镇”全速前进的美好形象。

把枯燥的数据形象化

刚入行那会儿,部主任给我们改稿子时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数字不能超过3个,超了就是垃圾,没人看。”那时写一条短消息,左删右删留下寥寥几句,尽管如此也未必受版面的喜欢。如今,我们有这么多新平台可供发挥,何不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将枯燥的数据重新进行一下提炼、编排和处理,配上可视化的图表,让抽象的文字描述具体起来、形象起来。这样,既能帮助读者理解文本信息,还能高质高效地解读好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信息,也便于用户深入发掘背后的信息。

与此同时,《话图侠》还策划了不少现场重现类稿件,用户可通过一些特殊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春运等现场的全景。

“不怕慢,就怕站。”新媒体时代,一日不新就会落伍,裹足不前,必将被无情的现实甩出好几条街。此次通过学习,我们得知,《话图侠》栏目于年8月推出,也不是老栏目。浙报集团数字采编中心的负责人甚至很坦诚地告诉我们:“由于人力有限,原创内容有点跟不上节奏,有时会选发一些别的媒体创作的内容。”这句话,也形象地透露了新媒体工作给从业人员带来的压力。但话又说回来,我们做任何有新意的东西,还不是为了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吗?不去行动,不去竞争,是会被淘汰的。

重大主题报道用可视化图表化处理

浙报集团数字采编中心的目标是围绕“话”“图”“侠”这3个字,将《话图侠》栏目做大、做强。那他们做好这项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后盾和机制是怎样的呢?

原来,为了打造精品内容,浙报集团真是下足了功夫。单拿原创内容这一环来说,他们专门成立了数字采编中心,统筹《浙江》、浙江和大浙时政和重大主题报道。组织重大主题报道时,会围绕这一内容进行可视化、图表化处理,然后分别输出3个版本,一个是平面媒体版本,供《浙江》《钱江晚报》使用,一个是PC版本,供浙江站、大浙使用,还有一个版本,供浙江客户端和浙江报使用,努力构造全媒体、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引进和培训工作人员来运营“中央厨房”

近年来,浙报集团从国内几家大公司引进了60余位技术人才,在具有“中央厨房”功能的数字采编中心安排了30名技术人员、30名。采编过程中,他们可以对《浙江》、浙江的产品进行精编。对于政经类报道,要求与前方约稿,做足做深,做到极致。同时要经常与知名专家、党政官员约一些精品稿件,按月付给对方稿酬。各部门也需要给客户端定量提供稿件。

为建设具有“党报特质、浙江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主流络媒体平台,构建媒体融合的新格局,浙报集团以全员培训为载体,在采编和经营一线,推出专业细分、注重实战、贴近性强的专题培训,仅去年下半年就培训了多人。今年,他们又针对采编、经营、技术、管理岗位的实际,先后举行了更为细分和更具针对性的培训。目前,集团的账号和专业APP已发展到多个,集聚了一大批活跃用户。

在全员培训过程中,编采人员还需积极参与新媒体实践工作。经过学习与练兵,名编采人员在新媒体创意设计大赛上,狠狠地PK了一下,所涉及的项目多达50个,令人大开眼界。由于领导重视、全力推进,目前浙报集团的络技术研发人员已达名,全媒体工作人员为1多名。

走笔至此,我还想提一件在我看来是大手笔的事情。那就是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期间,浙报集团派出7名,赴新加坡进行采访,并在后方建立了强大的采编后援团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报道了“习马会”。此次报道,浙报集团全媒体发力,一共刊发了多篇“习马会”稿件,其中《浙江》发了10个专版,《钱江晚报》发了22个专版,《今日早报》发了5个专版,浙江与浙江客户端的专题点击量分别达到万、万。(刘春芳)

来源:《论坛》年第1期









































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fz/8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