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年度新华社报刊发行工作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新华社郑州9月1日电(记者郭久辉双瑞)1日,年度新华社报刊发行工作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31个省市区邮政公司、新华社社办报刊和各地方分社、新闻信息中心地方分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研讨新形势下不断改进新华社报刊发行服务、提升报道影响力的有效方式。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刘正荣在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印刷媒体的读者受到基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众多新媒体的分流,但另一个事实令人鼓舞,新华社的报纸和杂志仍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新华社副社长刘正荣在会议讲话中表示,回顾媒介发展史,任何媒介都有不可替代性,印刷媒体的发展取决于自身品质。

刘正荣讲述了一个小插曲,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会前,他在北京西客站候车厅的报刊零售摊位前,问哪份报纸最好卖,售报员说《参考消息》。他走到另一处摊位,对方仍说《参考消息》卖得最好。

近几年部分纸媒出现明显下滑,然而,新华社下属的一些报刊发行逆势上扬。江西省邮政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年《参考消息》全省发行量为5.41万份,全年整订户同比增幅为11.38%,《半月谈》发行量为17.5万份,同比增幅为11.1%。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更看重优质精选的信息内容,真正有新闻价值、公信力、影响力的纸媒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江苏省邮政公司副总经理江淞宁说,纸媒面临优胜劣汰和行业洗牌,新华社报刊这种具有权威性,代表未来文化方向、具有强大实力的产品,必然是邮政首推的。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荣林在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荣林表示,纸媒的下滑是阶段性的,庞大的空白市场仍是发展空间,希望能与新华社在网上订阅、移动终端快速订阅、以及“纸媒+数媒”的复合发行、新型报刊亭终端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同时,整合双方资源,在财经服务、现代化报刊亭点建设、自动售报机建设等方面探索资本合作。

重点社办报刊发行事关新华社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新华社将充分利用四通八达的中国邮政征订渠道,为广大读者提供订阅便利。并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为订户提供多样性的征订支付和投递服务,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以下为刘正荣在年度新华社报刊发行工作会上的讲话

9月1日,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刘正荣在年度新华社报刊发行工作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

我代表新华社,欢迎各位出席年度新华社报刊发行工作会议。

昨天,我和我的同事乘高铁来郑州。为了不误车,提前到达北京西客站的11号候车厅。在候车厅的报刊零售摊位前,我问售报员,哪份报纸最好卖。对方说,参考消息卖得最好。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很高兴。临上车还有40分钟,我又来到第9候车室外的报刊零售摊,问哪份报纸最好卖。得到的答复是,参考消息卖得最好。

作为国社的一员,很关心新华社报刊在读者中的反应,我也经常引以自豪地向朋友们介绍新华社的报纸和杂志,包括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金报、瞭望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半月谈、中国记者、环球、财经国家周刊和摄影世界等。但也确有一些朋友不知道这些有名的报刊是新华社所办。今天,在这里举行年度新华社报刊发行工作会,就是要探讨如何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新华社的报刊,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邮政和新华社是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真诚感谢中国邮政长期以来对新华社报刊发行工作的大力支持。近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李国华总经理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务必高度重视新华社报刊的收订工作。对此,我们十分感谢。感谢张荣林副总经理,亲临此次工作会议,指导新华社报刊的发行工作。相信,中国邮政一定会把新华社报刊的征订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年度新华社报刊的收订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借此机会,真诚感谢中国邮政系统每一位为新华社报刊收订工作付出辛勤努力和汗水的同志,向受到表彰的年度新华社报刊发行先进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

朋友们,我们面对一个现实,报纸和杂志等印刷媒体的读者,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分流。但另一个事实令人鼓舞,新华社的报纸和杂志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仍然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忠实读者,并形成了一大批80后、90后的新读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新华社的报纸和杂志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具有独特的品质。

现在,人们在议论,印刷媒体还行不行。我的看法是,行,一定行。回顾媒介发展史,任何媒介都有独特优势。新媒介出现后,老媒介不会消亡。要看到,印刷媒体提供的是便利阅读、随身阅读、深度阅读,其他媒体不可替代。印刷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自身品质。新华社报刊因其独特的定位、鲜明的特色、良好的口碑、丰富的内容,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就是有力的例证。

做好新华社报刊的发行工作,首先要从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入手。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邮政的先进征订渠道,为广大读者提供订阅便利。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为订户提供多选择的征订支付和投递服务,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读者需求。

我希望,广大读者继续关心新华社报刊的发展。读者是新华社报刊的衣食父母。新华社报刊办得如何,读者最有发言权。一方面,新华社各报刊要增强读者意识,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高品位的新闻信息内容满足读者信息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希望读者朋友们对新华社报刊的内容和服务提出宝贵建议。我们重视每一位读者的意见建议,新华社报刊的改革创新也必将受益于广大读者的关爱和智慧。

我希望,中国邮政的同志们,利用你们的便利和渠道,积极地向读者介绍新华社报刊,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新华社报刊的独特品质。

我希望,新华社各报刊更加主动地了解读者新需求,建立起高效的反馈机制,形成自我完善的良好生态,大力推进自身的形态创新、内容创新和服务创新。

谢谢大家!(完)

新华社重点报刊介绍

新华社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金报》和《瞭望》《瞭望东方周刊》《环球》《财经国家周刊》《半月谈》《中国记者》《摄影世界》《收藏投资导刊》《金融世界》《世界军事》《品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英文版)等。

社办报刊是新华社事业发展和全媒体业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社履行职责中发挥着重要的方面军作用。近年来,社办报刊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办报办刊理念,着力提升报道质量和水平,舆论引导力、受众影响力、社会公信力不断增强,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社会舆论、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社办报刊加快自身事业发展步伐,在国内报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保持发行总量基本稳定(单期总发行量最高时超过万份),在增强新华社影响力和整体实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华每日电讯》创办于年,00年改版,选编新华社各类精品稿件,荟萃全国其他媒体精品稿件,刊发原创评论和副刊的中央级新锐主流大报。中央领导多次批示,称《新华每日电讯》为“真正做新闻的报纸”。

近年来《新华每日电讯》发行量连续逆势增长,年度已增至万份,目前稳定在万,成为我国仅有的两家全国性百万级时政大报之一,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百强报刊”中名列前茅。

《参考消息》创刊于年,有“国际消息总汇”和“万报之报”之称。作为国内独家受权直接转载境外及港澳台报道的报纸,“原汁原味”是《参考消息》报道的最大特色。稿件翻译自外电外报,忠实于原文事实和风格,“原汁原味”地反映原作者看法、立场,突出“外国人看中国”和“外国人看世界”的报道视角,真正体现其特殊的“参考”作用。

《参考消息》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日均发行量近万份。在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参考消息》位列第五。同时,是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报纸。在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评估中,《参考消息》品牌价值高达.36亿元,位居纸媒前三名。

《经济参考报》创刊于年7月1日,邓小平亲笔题写报名,是新中国最早的综合经济类报纸。《经济参考报》以“参考性+高端财经”为基本定位,突出前瞻性,探索性和批评性,以观点的角度,报道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独树一帜并领先国内财经媒体。

《中国证券报》创刊于年1月3日,新华社主办,是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是央企产权交易信息指定披露平台,已成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每周六期,在全国31个大中城市同步卫星传版印刷,日发行量稳居同行业报纸之首。

《上海证券报》创刊于年7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张以提供权威证券专业资讯为主的财经日报。

《上海证券报》作为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中国保监会指定披露保险信息和中国银监会指定披露信托信息的报纸,始终追求在第一时间对中国资本市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出权威报道,在中国财经报道领域,特别是活跃的资本市场享有独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现代金报》创刊于年,陈云同志题写刊名。前身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管、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省级经济大报——《浙江经济报》。年10月日,《浙江经济报》更名改版为《现代金报》并移师宁波,改版当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发来长文贺电。《现代金报》现已逐渐成为新华社在长三角地区最具舆论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并被列入中国主流都市报50强和转载率最高的十佳媒体之一。

《收藏投资导刊》由新华社主管,中国证券报社主办。原为《中国证券报》艺术品收藏投资专刊。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每月逢10日、5日出版,全彩色铜版纸印刷,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

《收藏投资导刊》以高端、高雅、高效为办刊宗旨,以价值发掘为办刊视角,积极发挥新华社及中国证券报社资源优势,无缝链接资本市场和文化艺术品市场,打造艺术品收藏投资信息权威发布平台,努力成为可信赖的艺术品收藏投资顾问,在艺术品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

《半月谈》(半月刊),创办于年,是中宣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重要党刊,发行量一直居全国时政报刊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刊”。

《半月谈》始终坚持以时政为主,以基层读者为主;代表官方,不打官腔;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内容第一,两头满意。是公职人员和读者的时政顾问、学习益友,是参加各类公考、高考和成人考试者必读的时政读物。从年起,《半月谈》全新改版,从3开本改为大3开本,内设栏目和版式也做出调整,努力向现代媒体转型。

《半月谈内部版》(月刊)是综合性时政刊物,年创办。侧重于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新闻的背景分析、深度报道,探讨研究热点难点,凸显问题性、探讨性、前瞻性。

《时事资料手册》(双月刊),年创办,是汇集时事政策的综合性刊物,被读者誉为“时事政策小百科”,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对初、高中毕业生时政考试、公务员考试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品读》(月刊)是《半月谈》系列刊物中的文摘报刊。前身是全国十佳文摘报刊《资料卡片杂志》,创刊于年,保持渊博而灵动的风格,从人文视角出发,着力表现当代人相通的情感和时代的人文趋向,努力营造可读、可品、可藏的“人文精神家园”。

《瞭望》新闻周刊是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于年创刊的新中国第一本时事政经新闻周刊,也是《瞭望》品牌时政新闻报刊集群的“旗舰”,多次被中央领导同志和主管部门领导誉为“中国时政新闻报刊的一面旗帜”。

《瞭望》新闻周刊于9年、年两获“国家报刊奖”。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报刊奖”,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报刊”。年至年,《瞭望》连续四年被国家邮政局评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百强”。年,《瞭望》入选由中国报刊协会和人民网评选的“最受网民喜欢的50种报刊”。年至年,《瞭望》品牌连续六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颁布的《亚洲品牌强》排行榜,且位次连年上升。

《瞭望东方周刊》年11月在上海创刊,是一本为适应分众化趋势、满足改革开放后新崛起的读者群需求而创办的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周刊。坚持突出中国政治、社会、财经、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新锐表达,进一步强化周刊的新闻性和时政报道特色,坚持开展独到而有影响力的调查报道,锁定“城市”和“新兴阶层”两大主题,在中国年过崛起过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现代化历程的重大问题上发力,探索并形成权威、新锐、负责、严谨、生动、迅捷的风格。

《环球》杂志创刊于年,目前为半月刊。《环球》杂志注重整合中国读者最需要的全球资讯,以全球化的视野,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fz/43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