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南方日报

-->

分享网址

欢迎关注频道微信

更多

“校讯通”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发短信,“家长助手”及“无线城市“校讯通”互动社区”等信息化产品也正开发上线

2003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下简称“广东移动”)开发的“校讯通”平台开始陆续进入广东中小学校、幼儿园截至去年,在全省2000多万中小学生用户市场上已达到较高占有率其中,广州移动10年里通过“校讯通”服务103万名家长和12万名教师,共发出家校联系短信23.4亿条,覆盖广州1605所学校,中小学覆盖率达到85%,成为广州最大的家校沟通平台但该由谁来埋单、是否涉嫌垄断、家长是否“被自愿”等质疑一直未断

萧先生的意见也在不少家长的讨论中得到类似的反映有家长认为,学校原本就有义务提供相关的信息,家长享有这些浙江省教育考试网信息的知情权

相关稿件

今年开学以来,部分地市关于““校讯通””的讨论不断,南网网络问政平台也接到相关投诉不少家长称“校讯通”“整天短信轰炸”,家长被变相强制使用等,有的还将矛头指向了教育部门的“不作为”

人人网

学生来到学校,在校门口刷一刷校园卡,家长的手机就能收到短信,告知学生已经安全返回校园;班主任通知家长假期的安排,只需编辑短信统一发出,省去一对一发短信的麻烦;科任老师布置的作业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孩子记不全也不要紧……

针对0-15岁孩子可能碰到的各种生理、心理、智力成长发育问题提供专门解决方案的“家长助手”,以及促进家长之间交流的“无线城市“校讯通”互动社区”等信息化产品,也逐渐开发、上线

分享浙江省校讯通登陆

豆瓣

裘竹如

版权和免责声明

浙江微博

收费的争议

浙江在线·教育频道http://edu.zjol.com.cn

编辑:

对此,有关教育专家建议,对于能够切实实现良性家校互动、有利于学生培育的平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同时也应搭建更加多元的沟通平台目前,省教育厅一直致力搭建和推广“广东省校园安全管理平台”,该平台已经运行了4年多,初步实现学生定位、家校互动、校车监控等功能,一些地市也计划在该平台上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服务信息

“这些不同的服务,就要收取不同的收费”虽然认同“校讯通”存在的价值,但萧先生对这些服务的收费合理性有着自己的理解

“比如考试吧,很多家长还是想知道孩子在班里的次序,如果老师不说,也会有人抗浙江省校讯通下载议”丹丹是一名从业三年的小学老师,她告诉记者,权衡之下,她采取较为隐晦的做法:只通报平均分和分数段“但仍然有家长要求定位到孩子在班里的排名”

不仅部分家长对“校讯通”颇有微词,受访老师也感到有时的确会“左右为难”:繁复的短信会让家长感到“疲劳轰炸”;只描述分数、表现又会被指责为应试教育“急功近利”“有时编一条短信要斟酌很久,绝对是个技术活”

萧先生说,虽然每个月6元对一个家庭来说看上去不多,但如果家庭数量以百万计,一年下来就是数以亿元计的“蛋糕”“这个蛋糕该由谁来埋单?如何才能合理?这是一个法理问题”

-->

自儿子上一年级,萧先生就办理了“校讯通”服务通过每个月6元的“家校互动”服务,夫妇两人能更详细地了浙江省公群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

然而,成立初衷为学校与家长搭建实时沟通平台的“校讯通”在发展过程中,在给家长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逐渐衍生出了不少烦恼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

麻烦的短信

[1] [2] 下一页

2013年11月11日

“校讯通”问世10年,该废?该留?

“考试考得好不好,有时我们比孩子还更早知道”梁先生是广州市天河区某省一级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他表示“校讯通”有时就会让他很尴尬比如,“本次语文测验全班有多少100分,有多少95分以上……有多少80分至90分……”,这样浙江省政府采购办的短信往往会令与他一起看短信的孩子很受打击

“有时编一条短信要斟酌很久,绝对是个技术活”丹丹认为,几十字的短信即使再生动也是容易产生歧义的,而且带有主观性,潜在的沟通成本比较高,比较麻烦

“校讯通”无疑让家校沟通更便捷,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满足尤其是经过不断发展,“校讯通”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发短信目前“校讯通”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短信服务,发展成一个集短信、互动社区及同步课堂、家长助手等多种增值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信息平台

记者调查发现,2003年面世的“校讯通”,推出之初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实时联系发展至今,其本身已不仅是一个信息平台,还多了一些衍生的信息化产品正是这些产品,使家长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浙江省校讯通平台:有的质疑“校讯通”的商用性,有的则认为“校讯通”拓展了家长的信息获知渠道

作者: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教育频道 > 国内外教育快讯 正文

腾讯微博

不仅是发送频率,就连发什么、怎么发也让老师们大费心思

“也就是说,如果学校认为这样的家校互动能取代传统的家访等方式,那么这就是属于正常的教育服务成本”有网友指出,“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学校的正常教育成本,应纳入财政支出的范围,而非让家长一方埋单”

不仅部分家长对“校讯通”颇有微词,受访老师也感到有时的确会“左右为难”:繁复的短信会让家长感到“疲劳轰炸”;只描述分数、表现等结果的“简单粗暴”的短信又会让家长感觉被绑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被指责“急浙江省政府招标采购功近利”

新浪微博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在广州市越秀区某省一级小学读六年级,每天至少要收三四条“校讯通”短信,“最繁忙的一天收了11条”“有时不小心以为是垃圾短信删掉,错过了一些通知或注意事项,孩子回到学校就会被叫去‘谈心’”

十年“校讯通”,该废?该留?


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fz/3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