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编者按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在这波澜壮阔的百年中,新闻作为一种历史的书写见证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谱写了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史的华美篇章,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和不竭的精神力量。值此百年之际,我院立足校史、院史,结合党史、新闻传播史,特推出“百年党史新闻记忆”专栏,回看历史,助力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不忘初心与时俱进! 说闻解史 ■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的红船上诞生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国,军阀专制,政客弄权,帝国主义或背后操纵,或公开干涉中国内政,局势黑暗混乱。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彼时,由于《新青年》属于具有学术性的社会科学杂志,《劳动界》《劳动音》《劳动周刊》等报刊陆续停办,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新任务下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需要,中共中央急需一个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不久后,《向导》周报应运而生。如同它的名称所表明的含义一样,成为“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引导前路。 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过后,中共中央决定筹办《向导》。同年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办,蔡和森担任主编。 “依照全国真正的民意及政治经济事实所要求,谨以统一、和平、自由、独立四个标语呼号国民之前!”[1]以此为宗旨的《向导》周报迅速成为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三十余处的热销刊物,发行量从开始的份激增至4万份,最高达10万份,成为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份周刊。 《向导》周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当时形势,评论时政,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混乱局面的根源,也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同时,它与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并发表文章痛斥日本人创办的中文《顺天时报》和英国人创办的英文《字林西报》、《京津泰晤士报》等报刊中攻击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鼓吹对中国进行“惩罚战争”的言论。 从第54期开始,开辟《外患日志》专栏,逐日记载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也对当时的错误言论进行批驳,如“好人政府”等主张。 ■《向导》周报的《外患日志》专栏其中一期 为促进国共合作,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此后,《向导》周报发表多篇文章,评论国民党的现状及面临的选择,阐释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与良好前景。这些文章诚恳地助推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向导》周报 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向导》周报被迫于年7月停刊。但他所开创的革命新闻事业并没有中止,它所创立的半包原则得到继承和发展。 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告慰于我们先辈的是,党的新闻事业正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党报的党性原则已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准则。[2]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准备建党的同时,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陆续建立团组织。有些地方团组织办起了中国最早面向青年群众的团刊。北京团组织于年1月5日创办的《先驱》半月刊是首批团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唯一由地方团刊转为中央团刊的刊物。该刊以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为基本内容。 《先驱》半月刊合订本 同年5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先驱》正式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刊。 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同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该刊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并在发刊词中表示,它是给青年以“忠实的友谊的礼物”,“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 ■《中国青年》周刊年10月20日创办 其基本内容包括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它还以“最受欢迎的作者是谁”为题征求读者意见,得到的回答是:恽代英、萧楚女。 ■恽代英(—年) ■萧楚女(—年)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刊物对青年自身的发展和革命主张的宣传具有重要意义,激起许多青年心中的爱国情怀,从而走向革命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发动工人阶级的力量,依靠工人的力量来取得革命的成功,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工作中心,工人报刊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其宣传报道的中心是向工人群众通俗地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反映工人群众的生活和工会组织的活动,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 其中最著名的是《工人周刊》和《劳动周刊》。 ■年7月《工人周刊》创办 年7月,《工人周刊》在北京创办,最初是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以“工人周刊社”名义刊行,后又改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相继迁往郑州、天津出版。该刊受到工人欢迎,曾被誉为“地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年8月20日《劳动周刊》创办 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办的《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该刊“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 《工人周刊》、《劳动周刊》等把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斗争同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结合起来,引导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我国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中,工人报刊发挥了宣传鼓动作用和组织作用。 中共早期报刊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由一批中国革命者殚精竭虑创办的根植于中国大地并面向中国社会和中国大众的先进报刊。因此,这批报刊既运用了外国经验,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是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二是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三是依靠群众办报刊。 四是具有先进的文风。 五是培养了干部。 以《向导》周报为代表的早期革命报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发挥着“向导”作用,标志着我们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的发端。这些编辑人员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开山始祖。我们的前辈以他们的实践开创了一条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的新道路,确立了党的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路线、原则和风格。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编著.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方汉奇等.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苏德悦,许向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向导》发刊词[J].新闻前哨,(2):86-86; [4]周瑞金.《向导》开创的道路——纪念《向导》周报创刊70周年[J].新闻记者,:42-43. 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中心文字整理仵茹玉学术顾问丨符万年排版 王唯佳责编 张心奕巴文婕审核 崔梁凡◎第期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