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文化礼堂工作做得有多好?有人说它是松阳人的“精神家园”,小编觉得一点也不为过。近日,《丽水日报》整版点赞松阳文化礼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丽水日报》年5月20日4版 《丽水日报》刊发全文文化兴民风礼堂兴家园 松阳文化礼堂聚人心浸润万家 松阳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坚持“有用的文化礼堂好好建,建好的文化礼堂好好用”的思路,全县上下多方联动,整合县文化部门、县农办、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的资金,年——年共投入资金多万元,“筹资”建成了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民俗沿袭、运动休闲、文明传播于一身的53家农村文化礼堂。今年还将建成8个文化礼堂。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播撒在松阳大地上,为村民构筑了精神家园,展示了农村新面貌。 民有所乐乐享生活大舞台 在古市镇岗下村,吃完晚饭,劳作了一天的村民,很多聚集在文化礼堂,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跳跳舞,又或者在书屋读点感兴趣的书。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总是坐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他们,“这里是村里最热闹的,看他们玩我就开心了,要不是腿脚不好,都想去跳一跳呢。” 为村民搭建有所玩有所乐的文化大舞台,丰富业余生活是建文化礼堂的目的之一。自年起,松阳就整合文化活动室、春泥计划、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家书屋等项目和资金,掀起建设文化礼堂的热潮。 “我们可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水南街道寺岭下村村党支部书记何樟林笑着说,该村的礼堂是由大会堂改建而成,除了送戏下村的活动,其它是村民自己组织的,参加什么活动也都特别积极。没有奢华的舞台,没有高档的音箱设备,在这里,村民自编自演的村晚已是村民最期待的文化节目,也成了该村一张活名片。去年,水南街道寺岭下村文化礼堂被列入全市首批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 而为了让村晚更有新意、更有看头,松阳于年4月成立了文化圆梦大使团,近名圆梦大使均来自松阳县民间文艺团体、专业文艺团体等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人员,他们下村、进社区,手把手教村民如何做到表情、动作更到位。 目前,40多个村开展了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本土村晚”。 让村民通过文化礼堂享受到形式多样、内容实在的活动。为此,松阳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礼堂“配送点单式服务”。通过“送戏下乡”“文化结对走亲”等载体,将舞台搭在老百姓的家门口,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并加强对村级文艺人才的培养,鼓励各村文艺骨干带头创作编排文艺节目。 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升级”,各地的文化礼堂已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新兴镇庄后村文化礼堂,送戏下乡婺剧表演、乐器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电影播放等,每周至少会一台节目供村民参与娱乐;通过文艺专业人才走基层“种文化”,新兴镇大石村培训草根文化能人98名,排舞、乐器表演队等13支。 年以来,各个村文化礼堂开展特色民俗节会、农民运动会、农民文化节、农民春晚等文化活动余场,政策宣讲、卫生、法律、金融知识等各类培训讲座余场。 一村一特色一堂一品味 “挺进,挺进,我们是英勇的挺进师,挺进,浙西南开辟根据地”,在安民乡安岱后村文化礼堂的文化墙上,再现了粟裕和刘英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此创建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场景。除了文化墙,该礼堂在内部布置上,其对联、展板等也体现了红色元素。 在红色革命中,安岱后村涌现了陈凤生、陈丹生等大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红军烈士。现今安岱后村仍保留着刘英、粟裕故居和陈凤生墓等多处革命遗址,成为了文化礼堂的外延和拓展,每一位游客来到这个山村的任何地方都能体验到红色文化的洗礼。 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等“四有”为基本标准,以“两堂五廊+X廊”及“三员两队伍”为基本要求,在文化礼堂建设中,松阳以各地特色文化为具体内容,立足各村庄的风土人情、习惯习俗、文化传承,凸显特色内容,打造特色品牌,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 樟溪乡是一个有着多年习武之风的武术之乡,村民们自古就有习武健身的传统,兼强身和攻防为一体。在学习外地文武彩灯的基础上,溪下村文武彩灯融合了当地武术以及民间小调的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内涵,成为县级非遗项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建设文化礼堂时,很多村民主动捐献农家农具、历史遗物、民俗器具等,在礼堂布展了文武彩灯的衣服、棍棒等行头,以及反映当地特色的“晒红烟、‘十月缸’家酿酒和茶叶”的生产制作工艺和传统农具,并经常在文化礼堂内展演文武彩灯,成为文化记忆的传承场地,延续乡野文脉。 不仅如此,松阳的古村落文化、茶文化和农耕文化,也因村制宜地展示在各村的文化礼堂。 四都乡陈家铺村文化礼堂内,一张张展示当地农民田间劳作场景的照片被摆上了“摄影沙龙”展示厅,当地旖旎的田园风光一一呈现在村民和游客眼前,除了陈家铺村的田园文化,大东坝镇石仓六村的客家文化、裕溪乡内陈村的畲族文化等,通过文字、图片以及生产用具等在文化礼堂的展示,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品牌;望松街道吴弄村、赤寿乡梧桐口村整合利用村内保存完好的祠堂、古民居等资源打造“晒红烟博物馆”“古村文物馆”,并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典故、人文风俗等内容在村情村史、历史文化板块进行陈设展示,让古村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新兴镇上安村、上源口村、端口村等,则以茶文化为主题,凸显“茶乡小镇”文化…… 以文化人精神文化提升地 与以往在家看电视不同,在古市镇山下阳村的文化礼堂里,村里的孩子会选择来这里看上几本儿童读物,充实周末生活。去年寒假,古市镇组织志愿者在山下阳村、岗下村文化礼堂,教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带他们开展国旗下讲话、诗朗诵、家训传承、字谜大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 如今,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们文化娱乐活动的地方,更是接受道德熏陶、提升文明素质,成为精神文化的提升地。 近年来每逢重阳节,赤寿乡梧桐口村文化礼堂便会举办一场重阳敬老民俗活动,给老人奉上百寿宴,让他们一起度过暖心的节日。此外,该村还将“六星文明户”家庭以及评选的“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好邻里”模范人物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在文化礼堂长廊里。村支委干部翁永贵自豪地说,村民文明程度高了,敬老孝老的人多了,邻里间交流得多了,村里还形成了争当好典型的浓厚氛围。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身边人。将评选表彰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事迹充实进讲堂,以及各文化礼堂村开展的“寻找身边最美好人”“好媳妇”,以及“能人”“学子”“寿星”“孝贤”等评选活动,已成为展示村村道德形象的内容之一。而迎新祈福、开蒙礼、重阳敬老等活动,也是将传统礼仪“搬进”文化礼堂,来“唤醒”渐行渐远的传统礼仪。 “我们已从文史资料和老百姓手中收集了很多有关家训、祖训以及村规民约的文字和图片,准备展示在礼堂里。”赤寿乡赤三村党支部书记吴振超说,在建的文化礼堂是由宗祠改建的,其中弘扬家风家训,教化民心是重中之重。“等月底完工后,准备在这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礼堂成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阵地。” 不仅赤三村,在文化礼堂推进的过程中,除了名人名家,各个文化礼堂村开展了寻找“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将优秀的家风家训在民风廊上展示,以发挥群众身边榜样的示范效应,这也成为文化礼堂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成为引领全县各地主流价值观的新风尚。 文字据《丽水日报》 如果您有什么新闻线索或者奇闻异事 欢迎您来投稿! 投稿邮箱:zgsynews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辽宁白癜风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ejiangzx.com/zjxw/6701.html |